1 / 12
文档名称:

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与权益保护.doc

格式:doc   大小:11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与权益保护.doc

上传人:taotao0c 2021/9/2 文件大小:1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与权益保护.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与权益保护
2

———————————————————————————————— 作者:
———————————————————————————————— 日期: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4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与权益保护
  在我国,,未成年犯罪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有其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制定相应的制度体系,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刑事犯罪率不断上升,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社会整体治安形势恶化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日趋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中,青少年已成为犯罪的主要成员,约占整个刑事犯罪主体的70-80%左右,其中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更是直线上升,以每年3—5%,我国犯罪主体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般10-12岁开始有劣迹, 13-14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14—17成为犯罪的高峰年龄,18岁以后成为犯罪的主力军,并且多为团伙犯罪,手段也越来越向***化、智能化、暴力化方向发展。由于未成年人生理上还不成熟,仅只具备了初步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受到外部不良因素的引诱和侵袭,他们所实施的犯罪也往往与成年人犯罪具有不同的特征。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看,未成年人由于生理、智力发育尚不健全,认识能力有限,缺乏作案经验,,这样即能弥补他们在力量上的缺陷,又能在心理上互相壮胆,同时又能对犯罪进行一定的部署安排,往往能造成较大的社会危害性。近年来,未成年人采取团伙作案的越来越多,并且有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如形成较为稳固的抢劫团伙、盗窃团伙、流氓斗欧团伙等.
  2、暴力犯罪突出。未成年人年龄偏低,模仿性较强,犯罪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不顾一切,不计后果,仅凭一时冲动实施故意***、故意伤害、纵火等暴力型犯罪。在全国法院审理判决的未成年犯中,严重犯罪所占比重每年都在上升,特别是近几年来,未成年人严重犯罪的上升趋势尤其明显。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4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3、犯罪手段多样,事前有预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比重有所上升。过去未成年人犯罪一般具有突发性、偶发性的特点,而当前事前有预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比重有所上升。他们在作案前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作案后及时毁灭罪证,破坏现场,扰乱警方视线。这些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了明显的***化、智能化特征。
  4、从年龄结构来看,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90年代有所提前,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日益增多。
  5、文化水平普通偏低。未成年人犯罪,不论是在校学生,还是社会上的闲散青少年,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一般只有初中以下文化,具有高中文化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率一般较低.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的失败,是家庭、、心理及家庭等问题而导致的心理人格障碍、心理需求缺失、心理满足失衡,社会结构变动的非和谐性及由此而产生的一定程度的社会紊乱、制度缺失、教育失当和道德失范,以及社会中心控制力量减弱,道德和文化失去既有的规范社会的积极作用等。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因素
  1、,一部份未成年人形成了畸形的价值观,他们总认为老实吃亏,维我独尊,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6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2、自身意志薄弱。未成年人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期,可塑性很强,拒腐蚀的能力较差,如果受到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