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五原县2010年项目评审意见.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五原县2010年项目评审意见.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6/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五原县2010年项目评审意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五原县 2010 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评审意见一、 2010 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基本情况五原县 2010 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安排面积 10 万亩,项目区分布在六个乡镇。塔尔湖镇改低 万亩;新公中镇改低 万亩; 胜丰镇改低 万亩; 天吉泰镇改低 万亩;隆兴昌镇改低 万亩;套海镇改低 万亩。总投资 9230 万元, 其中: 中央投资 3075 万元, 自治区投资 2747 万元, 市级配套 693 万元, 县级配套 695 万元, 群众自筹 2020 万元(全部为投工折资)。项目区涉及 6 个镇 9 个村,农户 4223 户,农业人口 1580 3 人,农业劳动力 7997 人, 2009 年农业总产值 16744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768 元。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条件(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需要五原县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地块杂乱高低不平,渠道弯曲灌溉困难,排沟淤积排水不畅,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中低产田比重大;农田林网体系未建立,林木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实现综合配套,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对五原县农业生产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 、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的迫切要求。一是用水指标逐年缩减少,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率低,浪费水现象十分严重。二是农作物复种指数逐年提高,高效农业种植面积逐年加大,作物不能适时灌溉,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三是实施节水灌溉,推广节水技术,可以扩大灌溉面积及灌溉保障率,为发展高效农业和节水型农业创造了条件。 3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通过项目建设,为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生态农业创造了条件,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 、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通过项目建设可以提高灌溉保证率,改良土壤,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产量,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通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农田基本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了平台。(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 、有利条件一是五原县地处河套平原中部,有引黄河水自流灌溉的条件,地下水储量丰富,地下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井灌的有利因素,优越的水利条件是农业开发实施规模开发的基础; 二是光照充足,交通便利,广大干部群众搞开发的积极性高,为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保障; 三是现有中低产田面积近 120 万亩,改造后的增产潜力在 50%以上。四是农民的积极性高,愿意投劳筹资参与项目工程建设。 2 、不利因素一是立地条件比较差,改造难度大,特别是田间积土多, 需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撑; 二是农田灌排工程配套不合理,田间排水工程年久失修排水困难,影响了项目区效益的发挥。三、项目区综合评价通过项目评审专家组对五原县 2010 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各项前期工作的现场评审,专家组认为五原县在申请 2009 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中,前期工作做的到位,各项目区都召开了村民大会,形成了申请立项村民大会纪要, 签订了项目实施承诺,要求立项的积极性高。大部分项目区采取了先期动工、竞争立项的措施, 完成了 30- 50% 的田间骨干工程和土方工程的建设。所选项目区的立地条件符合立项要求,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