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5].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5].docx

上传人:1656741**** 2021/9/2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5].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简介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讲析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五言律诗。继续问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   
学生回答。明确: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   
题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动词,到的意思。回忆《送孟浩然之广陵》   
字词学****以学生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情况。   
阙(què):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  宦(huàn):做官的意思。无为:不要,不须。   
分析诗句:   
经过同学们的预****和刚才老师的朗读,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   
学生回答。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学生回答。明确:
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
2)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然…… 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什么?(离别)   
3.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离别的原因。 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   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   
?   学生回答。明确:长安、四川   
5.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下首联,看看哪位有心人能发现问题?   学生提问。明确: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按理他是不可能望到四川的,但是这里诗人却用“望”字连接这两个地方?为什么?   
6.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明确:1)诗人把两个相隔千里之外的地方用“望”字连接,使诗歌营造出开阔的意境。2)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今后生活的关心。   
在学****了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的基础上,我们再回到诗歌的颈联,也就是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