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水利院校廉政文化论文
一、"水"蕴含了宝贵的廉政文化教育资源
(一)"水"具有天然的廉洁品性
水作为生命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不仅具有物化的自然属性,还饱含着人类至高的精神期盼。人类文明赋予了"水"廉洁的品格。首先,水蕴含着至善的品格。"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家始祖老子认为水的品行意味着最高的善行,水泽惠世间万物而不争名利。其次,水象征着公平正义。在中国,古代的法字是"灋","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氵",平直如水,法被隐喻为象水一样公平。除此之外,人们还用各种言说讴歌水的廉洁内涵。"处事静如水""干事清如水""为民柔如水""一碗水端平"等词语完美地展示了水的廉洁品性。
(二)中华民族传统水文明史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因子
自古以来,人类总是依水而栖,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总是被烙上"水"的印记,甚至可以说,中华文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治水史。我们的先人在治水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大量的优化管理、防治腐败的制度资源,而且留下了丰富的廉政精神资源。首先,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类对水的管理越来越全面,在洪涝灾害防御、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法律、制度和乡规民约。我国的水利法规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例如春秋时期"无曲防"的条约,西汉的《水令》《均水约束》,唐代的《水部式》,宋朝的《农田水利约束》,金代的《河防令》,民国时期制定的近代第一部《水利法》等。这些制度在当时的治水中发挥了巨大的"廉洁防控"作用,而且对当前制度治水、法治反腐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其次,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礼法并用""德主刑辅"不仅是社会统治的主导思想,也是维护皇权、管理官吏的指导原则。
(三)现代水利改革发展传递着廉政的核心价值
"献身、负责、求实"是前总理对现代水利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这六个字不仅传递着廉政的核心价值,同时折射出现代水利人廉洁自律的伟大形象。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兴修水利和抗洪抢险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个人和集体,他们赋予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新的内涵。其中所蕴涵的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无一不是廉政文化的筋脉、灵魂、源泉和要素。这种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的时代形象及精神影响着一代代水利人,它们已经融入先进的水文化之中,并牢固地植根于水利改革发展事业的土壤之中。
二、水利院校依托水资源建设特色廉政文化品牌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发挥高校廉政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
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集散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校廉政文化品牌建设要按照文化引领、注重特色、强化实效的思路,把廉洁价值观念有机地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品牌建设只有与各自学校的特色、特点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高校只有坚守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持之以恒,廉政文化才能不断深化与拓展。水利院校最凸显的特征就是"水"。水利院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增强廉政文化教育的吸引力。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廉政文化的生命力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