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传播学研究方法之实验法.ppt

格式:ppt   大小:56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播学研究方法之实验法.ppt

上传人:sxlw2014 2021/9/3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播学研究方法之实验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控制实验法
在传播学中,控制实验主要是用于测试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系。
它是由卢因(又译为勒温)和霍夫兰这两位传播学先驱从实验心理学中引入传播研究领域的。
1
这一方法需要在经过特殊设计的专门的实验室中进行
实验室内应配有阅读机、录音机、放映机以及各种记录、测量反应的仪器,对实验室的形状、灯光、色彩等也会有特殊的要求。试验进行时必须人为地控制某些变量以观察特殊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
控制实验的特点
第一、 研究对象较少。调查法一般都是对数量庞大的调查对象进行大量的观察和访问,其研究对象往往被称为“大样本”。而实验法则主要是探求少数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研究对象通常只有数十人,因而是“小样本”。
3
控制实验的特点
第二、 研究环境是在实验室人为的环境中。而调查法的则是在广泛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4
实验法较适用于解释性研究
因果关系:
Y <=X, Z
X的出现会导致Y出现,X的消失会导致Y的消失;
X先发生,然后Y才随着发生;
Z可能会干扰Y的测量结果;
为减少Z的干扰,可用实验法。
5
控制实验法的优点
1、识别因果关系 通过控制不同变量在实验中出现的次序,保证原因变量确实发生在结果变量之前;
2、控制 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环境、变量、和被试。灯光、温度、隔音效果、被试与测量工具的位置安排等;还可以控制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操作变量的方式。
3、成本 相对来说,实验法的成本要低于其他的研究方法。
4、可复制性 实验方法允许复制。研究条件在实验描述中可以清楚地阐明,这使得其他的研究者可以方便的进行重复实验。
5 便于进行特别研究
6
控制实验法的缺点
1、人为因素的影响 最大的问题—非自然性,研究者所考虑的行为是在受控的实验环境下展示出来的。
2、研究者的偏见 实验有可能受到研究者偏见的影响。所以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一问题,一些研究者采用“双保密”技术,即在实验中,研究者和被试自身均不知道将被分到实验组还是对比组。
3、受限的研究范围 有些问题注定是无法使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在大众传播领域,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课题关注的是群体行为,而这一群体往往是几百万人。受制于规模要求,这样的实验是根本不可能进行的
7
控制实验的步骤
第一、确定假设命题。
第二、简化因素、确定变量。
第三、控制与实验。将选择出的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尽量保持两组成员人数、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变量的相同以排除这些变量在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这两个组的唯一区别是接触的包含自变量的材料不同,以此来计算因变量是否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第四、 统计分析。
8
传播学中的控制实验主要关注以下条件
1、信源的条件——测试信源可信性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
2、信息内容的条件——测试不同的信息内容是否会导致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反应。
3、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测试不同的内容提示法、说理法和诉求法各自具有什么样的说服效果;
4、受传者的社会条件——测试受传者的各种社会属性、群体归属关系、群体规范等对他们接收信息的影响。
5、受传者的个性条件——测试个人的信息处理方式和****惯、自信心的强弱等个性特征对他们的信息处理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等等。
9
控制实验法之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自变量(刺激)和因变量
前测: 试验处理前对实验对象的测量
后测: 实验处理后对实验对象的测量
实验组和对照组
随机分配
实验设计中的基本符号
R代表一个随机样本或者一次随机指派(试验对象)
X代表对自变量的一种处理或者刺激
O代表观察或者测量的过程;O通常会配有一个数字下标,表示观察或者测量的次数(O1=观察1,O2=观察2,O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