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心得体会5篇.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心得体会5篇.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21/9/3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心得体会5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2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心得体会5篇
风险防范是指某一行动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而且事先估计到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导致的结果以及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但行动的真正结果究竟如何不能事先知道。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心得体会1#
近几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发生违法违规案件,尤其是一些大案、要案,金额巨大,情节恶劣,给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有效防控和化解各类风险,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健康可持续发展,省联社下发了《四川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风险控制年”活实施方案》,县联社也印发了《马边彝族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风险控制年”活动实施工作方案》,通过学****贯彻,使我对“风险控制年”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现将本人的心得体会浅淡如下:
一、案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纵观金融案件的发生,尽管形式各异,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项内控制度未履行好、落实好造成的。通过近段时间的学****我们发现这些案件除暴露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松懈,有章不循,处罚不力等问题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员工道德风险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一是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教育乏力。二是防患意识不强,管理乏力。三是稽核检查图形式、走过场,监督乏力。
二、怎样预防案件发生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2
通过这次活动,每个员工只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剖析,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并对照有关金融法规和农村信用社规章制度,自我查找履行岗位职责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差距,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就必将使我们农村信用社违法违规案件得到遏制,案件数量不断下降。一是要经常性抓好员工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常到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做到警钟常敲,预防针常打。二是抓好员工监督管理,健全要害岗位、重要环节人员轮岗,异地交流制度和相互制衡机制,严防内部工作人员互相勾结,共同作案。
三是抓苗头,抓落实,抓薄弱环节,确保案防措施到位。对于地处边缘的网点及员工作为案防工作的重点,强化稽核人员的岗位责任,采取现场稽核,重点审查和非现场监督等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序时检查和岗位离职审计。四是建立健全好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员工道德风险防范,严格操作流程,把对员工思想排查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同时对员工“班前看神态、班中看情绪、吃饭看胃口、交流看心情、下班看快慢、班后看做啥。”通过这“六看”,基本上能够及时发现员工心态是否失常,做到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将各种诱发案件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通过本次学****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大家不断增强自身的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结合本岗位的实际情况,认真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吸取教训,警钟长鸣,提高防范意识,相信我们的信合明天会更美好!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2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心得体会2#
新年将至,为了增强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现将防抢劫的基本常识__给大家,希望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向战斗在生产一线的加油员同志们问声好,你们辛苦了!祝你们身心健康、万事如意!
年终岁尾,流动人口增加,是抢劫案件的高发期,因此特别提醒大家,提高防范意识,做到防患与未然。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加油站遭遇抢劫的事件不断发生,重则伤人害命,轻责财物受损。所以,在加油站工作,无论你是哪一个岗位,对此类突发事件都要提高警惕,懂得安全常识,遇到抢劫时做到处事不惊,力保人身安全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抢劫,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施行将公物或他人财务据为己有的一种犯罪行为。这类犯罪行为很多都会转化为***、伤害、***等恶性案件,比盗窃犯罪更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案发时要应尽可能的保持冷静和警惕 。发生抢劫时,心理默念“不要慌、不要慌”,尽可能不要看歹徒的脸,并缩小身体与歹徒正对的面积,把手放在其视野范围内切忌乱动。如果条件允许,要及时拨打 110报警,如果有联网报警装置的,应及时按下报警装置,只要具备反抗能力或时机有利,就应积极反抗并发动群众和犯罪分子作斗争,使犯罪分子丧失继续作案的能力。
二、不论什么样的犯罪分子,当他实施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