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广西转运使孙君墓碑
王 安 石
1
君少学问勤苦,寄食浮屠山中,步行借书数百里,升楼诵之而去其阶。盖数年而具众经,后遂博极天下之书。属文操笔布纸,谓为方思,而数百千言已就。
【译文】孙君少年时做学问勤奋刻苦,依靠山中僧人生活,常常步行几百里去借书,[回来后]登楼诵读并把楼梯抽去。大约几年后就掌握了众多的经典,后来就广泛地阅读天下各种各样的书籍。他写文章时握笔铺纸,说是才思考,然而几百上千字的文章就已经写成。
2
以天圣五年,同学究出身,补滁州来安县主簿, 洪州右司理。再举进士甲科,迁大理寺丞,知常州晋陵县,移知浔州。浔当是时,人未趣学,召吏民子弟之秀者,亲为据案讲说,诱劝以文艺。
【译文】天圣五年,他以同学究出生,出任滁州来安县主簿,后任洪州右司理。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中甲等,提升为大理寺丞,出知常州晋陵县,调任为浔州知州。浔州在那时,人们对读书不感兴趣,孙君于是召集官吏百姓中的优秀子弟,亲自为他们开课讲授,用经学来诱导劝勉他们。
3
居未几,旁州士皆来学,学者由此遂多。以选,通判耀州。兵士有讼财而不直者,安抚使以为直,君争之不得,乃奏决于大理。大理以君所争为是,而用君议,编于敕。
【译文】过了不久,附近州县的士子也都来这里就学,读书的人从此就多了起来。通过选拔,他被任命为耀州通判。有一个士兵诉讼财产案判决不公正,安抚使认为这个案子处理公正,孙君与他争论没有结果,于是上奏请大理寺裁决。大理寺认为孙君所争论的正确,于是采用了他的建议,并将这件事编入法制文书。
4
庆历二年,擢为监察御史里行。于是弹奏狄武襄公不当沮败刘沪水洛城事。又因日食言阴盛,以后宫为戒。仁宗大猎于城南,卫士不及整,而归以夜,明日将复出,有雉陨于殿中。
【译文】庆历二年,他被提升为监察御史里行,于是上奏弹劾狄武襄公不应该败坏刘沪收降水洛城一事。又因日食之事上书言阴气太盛,希望皇帝以后宫为戒。仁宗在京城南面大举围猎,卫士来不及整顿,直到夜晚才回来。明日又要再出去,这时有一双野鸡坠落在殿中。
5
君奏疏,即是夜有诏止猎。蛮唐和寇湖南,以君安抚。奏事有所不合,因自劾。有言常平岁凶当稍贵其粟以利籴本者,诏从之。君言此非常平本意也,诏又从之。
【译文】孙君上奏疏,于是仁宗当夜立即下诏停止打猎。蛮人唐和进犯湖南,任命孙君安抚他们。他上奏汇报事情有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因此自行参劾。有人上言常平仓逢到灾年时,应当稍稍抬高它的粟价以便有利买进粮食的人,仁宗下诏同意了这个建议。孙君说这不是设立常平仓的本意,仁宗又下诏同意他的建议。
6
侬智高反,郡即出兵二千于岭,以助英、韶。会除广西转运使,驰至所部,而智高方煽。天子出大臣,部诸将兵数万击之。君驱散亡残败之吏民,转刍米于惶扰卒急之间,又以余力督守吏治城堑,修器械。
【译文】侬智高造反,孙君立即在岭南出兵二千,用来帮助英、韶。恰巧他被任命为广西转运使,于是马上赶到所辖的地区。这时侬智高的气焰正炽盛。皇帝派出大臣,部署数万将士迎击侬智高。孙君率领流亡败逃后的官吏、百姓,在这仓皇危急之间转运粮草。他又以余力督促守吏整治护城河,维修武器装备。
7
属州多完,而师饱以有功。君劳居多,以劳迁尚书司封员外郎。初,君请斩大将之北者,发骑军以讨贼。及 后贼所以破灭,皆如君计策。军罢而人重困,方恃君绥抚。君乘险阻,冒瘴毒,经理出入,启居无时。
【译文】所属州县大多得以保全完整,并且部队也因供给充足而立功。孙君所占的功劳为多,因此凭功劳提升为尚书司封员外郎。起先,孙君请求把败逃的大将斩首,征发骑兵用来讨伐贼寇。等到后来贼寇之所以破败灭亡,都和孙君计策谋划的一样。部队停战后士兵又很困窘,正需依靠孙君安抚平定。孙君不怕艰难险阻,冒着瘴气毒雾,经常管理财政的支出和收入,没有安居的时刻 。
8
君所为州,整齐其大体,阔略其细故。与宾客谈说,弦歌饮酒,往往终日。而能听用佐属尽其力,事以不废。在御史言事,计曲直利害如何,不顾望大臣,以此无助。
【译文】孙君治理州政,整理其中重要的事件,疏略那些细碎的事情,他与来宾客人谈说,听歌喝酒,往往整日。还能够听任下属尽力做事,因此事务得以不荒废。他在任御史时议论事情,只考虑事情的是非利害怎样,而不看大臣的眼色行事,因此得不到帮助。
9
所为文,自少及终,以类集之,至百卷。天德、地业、人事之治,掇拾贯穿,无所不言,而诗为多。
【译文】他写的文章,从年轻时直到病故,按类编集,有一百卷,有关天地、德业和人事治理的内容,搜集贯穿,无所不言,而其中诗占多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