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蒲松龄《抱病》《病足》《念奴娇》等诗词编年推断
蒲松龄《抱病》《病足》《念奴娇》等诗词编年推断
摘要:路编《蒲松龄年谱》谓蒲氏《抱病》等诗写于康熙十八年,盛编《蒲松龄年谱》谓《病足》等诗写于康熙二十五年,袁世硕先生谓蒲袁酬答词全在康熙二十四年。其实,蒲氏《抱病》、《病足》、《念奴娇・新秋月夜,病中感赋,呈袁宣四孝廉》等作品,均有可能写于康熙十八年,“抱病”和“病足”说的实际是一回事。因此,有关聊斋诗词的编年问题,应该重新考虑。
关键词:聊斋诗词;抱病;病足;念奴娇;编年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一
路大荒先生编《蒲松龄年谱》“康熙十八年己未(一六七九),先生四十岁”下云:
先生是年四十岁,有以四十为题五律一首……是年春,《志异》书大体已成,先生有自序……同年夏秋抱病,时逾三月,感赋七律、五律各一首……而新秋月夜病中又感赋词四阕,调寄大江东去…… 【1】26-28
盛伟先生编《蒲松龄年谱》“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四十七岁”下云:
先生自春至秋病足未愈。有《病足》及《病足经秋不愈,毕振叔时亦抱恙初起,赋以寄之》。【2】3392
在路编《蒲松龄集・聊斋诗集》中,《年谱》中所提到的三首诗系于康熙十八年己未;在盛编《蒲松龄全集・聊斋诗集》中,《年谱》中所提到的两首诗系于康熙二十五年丙寅。路编《年谱》所提到的“新秋月夜病中又感赋词四阕,调寄大江东去”,即《聊斋词集》中之《念奴娇・新秋月夜,病中感赋,呈袁宣四孝廉》。
袁世硕先生《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蒲松龄与袁藩》云,袁藩曾先后两度住进西铺毕际有的石隐园中,第一次在康熙十二年(1673),原因是与毕际有一起编修《淄川县志》,第二次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原因是协助毕际有校刊毕自严的《石隐园集》。
蒲松龄与袁藩作词酬答,全在康熙二十四年秋袁藩病卒前数月再度寓石隐园之际。【3】181
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发现其中有明显的龃龉不合和启人疑窦之处。例如,蒲松龄《念奴娇・新秋月夜,病中感赋,呈袁宣四孝廉》词到底作于何年?在康熙十二年到康熙二十四年之间袁藩真的没有到过石隐园吗?蒲松龄的“抱病”和“病足”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下面我们联系《聊斋诗集》和《聊斋词集》中的具体作品,对此试做剖析。
二
蒲松龄是哪一年到西铺毕家坐馆的,现在已经有了结论,即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是这一年的什么季节呢?我们还记得《聊斋自志》篇末所署的日期是“康熙己未春日”,到毕家坐馆对蒲松龄和毕家来说,都不是小事情,不可能是突然议定的,所以蒲松龄应该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将以往所作的《聊斋志异》整理成卷做一初步结集,并撰写序言,以便下一步专心致志设帐教学,因此《聊斋自志》的写作时间应该在到西铺毕家之前的早春。因为同年春天,蒲松龄就到了西铺毕家,这有他的聊斋诗词为证。
系于此年的《病中》诗云:
抱病经三月,莺花日日辜。
惟知亲药饵,无复念妻孥。
骨瘦心弥瘁,想痴梦亦愚。
若能身强健,端不羡蓬壶。
“抱病经三月”,不是说抱病经过了三个月,而是说抱病经过了三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