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文档名称:

副肿瘤综合症.ppt

格式:ppt   大小:1,870KB   页数: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副肿瘤综合症.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9/4 文件大小:1.8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副肿瘤综合症.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副肿瘤综合症
一 概述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 NPS)是原发性恶性肿瘤(多为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对神经系统和/或骨骼肌远隔效应(remote effect)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群,它可以仅累及单一神经或肌肉而出现单一性临床表现,也可以广泛累及中枢、周围神经或肌肉而表现多重临床表现。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1.NPS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2.近来研究认为此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Furenaux等于1990年报道87%的NPS病人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特异性神经元抗核抗体(Hu抗体)合成。这是由于肿瘤细胞作为始动抗原,诱发机体产生高度特异性的Hu抗体参与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受损的神经系统部位最常见于周围神经的后根神经节,同时也可导致大脑、小脑、脑干、边缘叶、脊髓及神经肌肉接触点,其远隔效应是十分广泛的。
3.还有人认为恶性肿瘤常引起自身免疫机制低下而继发慢病毒感染,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如多灶性白质脑病(乳多空病毒引起的亚急性脱髓鞘脑病)。
4.引起高血钙、低血糖、低血钠和抗利尿激素增加,影响神经系统的代谢和营养障碍。
三、临床表现
(一)进行性/亚急性小脑变性
1.在NPS中比较多见。原发肿瘤以肺癌、卵巢癌居多,乳腺癌、宫颈癌次之。
2.病理改变以小脑皮质发生弥漫性变性,浦肯野细胞大量脱失及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
(一)进行性/亚急性小脑变性
3 脑脊液多数正常,部分病人脑脊液蛋白和淋巴细胞可增高,颅压一般正常。
4 血清和脑脊液中抗-Yo抗体(特异性抗蒲肯野细胞抗体)和抗-Hu抗体阳性。
5 头部CT或MRI晚期可发现小脑萎缩。
(一)进行性/亚急性小脑变性
6.临床表现
急性亚急性起病,躯干、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可伴有锥体束征及精神异常、认知障碍等大脑受损的表现。
(二)脑病和脑干脑病
1.脑病:
临床表现:常呈亚急性起病,逐渐进展。临床症状具有特征性的痴呆和明显的记忆功能障碍,特别是近事记忆障碍,常伴有精神症状、癫痫发作、肌阵挛、言语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