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专题叶——《山中》《题红叶》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8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专题叶——《山中》《题红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小健 2021/9/5 文件大小: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专题叶——《山中》《题红叶》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题《叶》之《山中》'《题红叶》
合兴初级中学 马春芳
教学目标:
1、 阅读古诗,了解诗歌的主旨。
2、 掌握诗歌中景物的特点,理解诗人借助不同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的学****有一定的基础,能根据景物的特点去把握作者的基本的情感,但是将 几首诗歌放在一起综合学****的能力还不强。本课主要将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 比较叶的不同色彩,感受诗人借助叶的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从而加强对整个 《叶》专题的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结合背景,结合诗歌具体的字词句,感悟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已经是初夏,草木葱茏,一片生机,看到这美好的景物,怎能不为之动情?自然界 的一草一木,哪怕是一片树叶,也令我们心动。
二、 初读诗歌,感知诗情
1•师:这节课上我们以其中的两首为例,探讨诗人通过叶的颜色来寄托的情感。请学 生个别读王勃的《山中》。
你们听了朗读,觉得这首诗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个别学生回答。
那我们再一起来将这种情感尝试读出来。(全班齐读)
第一句就直接抒情,诗人的“悲”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小组合作)
长江已滞:
长江悲伤,以至于滞留不前。
师:长江会滞留不前吗?长江会悲伤吗,真正悲伤的是谁?
生:自由谈感受
师:长江之水滚滚东流,不会滞留,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注入到景中,使长江也带有人的 情感,这种方法叫做(移情)。诗人的思归之情绵绵不断,有如这长江之水,却又无法 排遣,欲哭无泪,欲断不能。
师:其实,古人借江水抒发羁旅愁思的不止王勃一人。
PPT: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杜甫《成都府》
解说:杜甫举家远徙,历尽艰辛,终于在成都找到了一块栖息之地,眼前展开一个新天 地,给了他新的生活希望,欣慰之感,自不待言。快慰之情刚生,马上又想到了梦魂萦 绕的故乡,何时再见,未可预卜,但见大江东去,自己只能做长年飘泊的游子了。
PPT: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颖《黄鹤楼》
解说:时至黄昏,眺望远方,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浩淼的大江,迷雾茫茫,归 程正远,不由得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乡愁!
万里念归:万里一一夸张的说法长江万里,自己离乡万里“念将归”,念归却不得 归,那是何等的伤感。
⑴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
⑵在异乡的客子之悲,万里之外的家人之念。
想到长江万里,自己离家乡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
山中所见:高风晚、黄叶飞
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
PPT: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温庭筠《送人东归》
解说:古诗中秋风萧瑟、落叶飘零的意象,常常给人以凄凉孤独、失意之感。
师:高山连绵,阻隔了视线,使人望眼欲穿,似乎回乡之路也更加遥远了。在古诗中, 山还指的是故乡。诗人身处山中,空旷寥廓,黄叶飘飞,诗人将无形的思绪化为有形的 山山黄叶,这高山之间飘飞的片片黄叶不正是诗人飘飞的思绪吗?在王勃的诗中,诗人 也借山中的高风和黄叶映衬旅思乡愁,也表达诗人萧瑟的心境、飘零的旅途。再读本诗
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