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中秋节在中国的某些地方与是青年男女寻找心上人的 时候,比如苗族的''跳月”。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以下的中 秋节的习俗作文来了解。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 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 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 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 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 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 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 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 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在中秋节,我 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 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 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 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彳丁。在宋代,中秋赏月 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 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 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 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 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 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 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 风俗。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 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 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 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 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 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今天下午,我放学回家。在路上,我看见修真观广场上 摆了许多桌子,知道今天晚上有晚会。
于是饭后,我们就走出家门去修真观广场了。路上,我
们有说有笑。后来,爸爸看了一下手表,说:〃时间不早了, 我们快点走吧!〃于是我们加快了脚步,很快,我们就走到了 修真观广场。那里已经全部布置好了。广场中间放着一排排 整齐的桌椅,上面放着各种水果:桔子、香蕉、苹果、柿子, 还有瓜子。当然,桌子上还少不了放着月饼。广场周围围了 一根白线。白线那里还站着几位民警。他们在放哨,维持秩 序。房子上挂了一盏又一盏灯笼。走道上都挤满了人。啊, 好热闹啊!
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处地方站住了脚步。
过了好久,晚会开始了。导游领着各地游客入席了。外 地的游客来得还真不少,有新加坡的、香港的、马来西亚 的……这时,台上出来了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他们先向游 客问好,然后说了一段话,最后宣布武术表演开始。只见一 位表演者两脚一翻,双手握拳,一阵拳打脚踢,一套武术便 表演完了。观众们立刻鼓掌表示赞赏。接着表演的是舞单刀。 只见那单刀挥舞起来好象只有一个影子。不一会儿,单刀表 演结束了。接着,上场的人表演舞双刀、舞金箍棒、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