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探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探析.docx

上传人:无需盛会 2021/9/5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探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探析
摘要:目的:评价个案管理对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由内分泌科医生、营养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组成团队合作,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门诊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接受6个月的个案管理和随访,对照组接受门诊常规指导,定期参加大讲课活动。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和自我管理水平、心理焦虑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接受个案管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干预组在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饮食合理、运动锻炼、血糖监测、遵医用药、足部护理知识)认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心理焦虑状况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结论:个案管理对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水平有一定改善,帮助患者降低血糖,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与提高,掌握健康饮食和科学运动,有效缓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个案管理;血糖
我国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在逐年上升,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糖尿病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疾病,仅次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病。老年糖尿病患者,包括60岁以后才发病或者是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21世纪,发达国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20%左右,老年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记忆力差、接受能力低的特点,缺乏定期检测及病情评估的意识,延误了早期发现并发症、早期治疗的时机,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属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必须由患者自己长期的实施治疗措施,这就要求患者具备良好的糖尿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行为。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的特性,强调各类医务人员的共同参与,包括专科医师、药剂师、护理师、营养师、志愿者等,以整合式的团队照护(teamcare)维护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因此,对老年患者实施个案管理,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依据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选择2014年6至12月我院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60~87岁,文化程度:未受教育4例,小学8例,初中33例,高中(中专)27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8例;病程0~25年;入选条件:病情平稳,意识清楚,无严重并发症及沟通障碍,均愿意接受健康教育,并有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好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



由内分泌科医生、营养师、糖尿病专科护士组成,专科护士进行统一的培训并取得天津市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证,对入选的患者进行管理和教育。主要内容为:①科学饮食、生活方式调整;②合理运动;③自我监测;④药物治疗的作用及胰岛素注射技术;⑤自我管理技巧;⑥糖尿病相关检查结果分析。

收集首次到糖尿病小屋就诊者的主要资料,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及焦虑水平评估,建立糖尿病个人档案,包括:个人基本资料,文化程度、诊断糖尿病时间、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BMI等资料。各项检验生化指标,包括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血脂等各项相关检验指标值,治疗用药情况,以表格式表示。

供两组患者及家属指导时观看。两组患者如有疑问,可随时门诊随访或电话咨询。

干预后前2个月每2周1次,之后每个月1次,主要内容为护士询问患者饮食、运动、监测及遵医用药状况、是否发生低血糖,帮助解决面临问题并鼓励坚持正确行为,每次5~10min。除此之外,两组分别给予以下干预措施。

门诊实施个案管理,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建立个人档案,制定教育计划,为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每2周1次,每次40~60min,每位患者指导6次。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监测、药物和胰岛素注射、自我管理及糖尿病相关检查结果分析。教育护士将患者转诊营养医师,每周二下午组织5~7人参加糖尿病饮食指导,进行营养查体,建立营养个案,首次教育嘱患者记录3天饮食日记并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情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