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英语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为适应国内外医疗市场的需求,我国自1985年起开始创建英语护理专业,至今开设英语护理专业的院校已达百所。时代的进步对全方位、多技能、高学历护理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全国很多省(市)卫生学校并、转为大专或职业学院,但各省(市)卫生学院英语护理专业并未停办,相反,其英语护理专业的招生事业蓬勃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有相当一部分中国英语护理专业的学生无法达到国际化护理市场的人才要求,学生参加国外护士执业考试过关率低,专业教育的目标和渠道不够完善等问题日渐突出。近几年一些高校虽然做了许多努力,但英语护理专业陈旧的培养模式并未出现根本变化。相关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研究人员研究总结得出,要促进英语护理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于,学校和教育者要结合时代背景,更新教育理念,了解我国近20年英护教育的历程,积极探索和认真研究英护专业教育的新特点、新问题,与时俱进得创新,改革以求发展。
在教育理念方面,我国英护专业教育理念相对传统,甚至滞后,多数相关院校的培养更重视学生医学知识的教育,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我国护士护理理念和人文情感上的严重欠缺。研究表明,我国英护专业毕业生在医学基础知识、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上,决不低于国外护士,但是在跨文化交际技巧,人文关怀方面,中国的护理人才却显得尤为薄弱。因此英语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改革要从彻底转变教育理念入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渗入人文关怀理念,深刻理解人与人,人与环境,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而不是传统的将护理观念集中在人和疾病上。确定新型英语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暨在疾病的处置过程中,护士处于助手地位;在健康教育、指导及管理等工作方面,护士与医生地位平等,是同事、是协作者。其次,英语护理专业人才教育观念应突出国际人文特色,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本专业教育理念的一大核心还包括对不同国家人文、伦理、护理理念、工作标准的知识传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型护理人才,使护理人才具备到国外医疗卫生机构和国内涉外医疗机构工作的能力。因此,英语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外语应用能力,能满足国际护理对象的需求,提供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的能力;应具备从事预防保健及家庭护理的能力;应具备从事护理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能力;是既熟悉本国文化又了解国外文化,具有跨文化的理解和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护理人才。
,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
原有的护理模式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护理医学理论知识偏多偏重,而实践应用课程偏少,外语能力训练课程不足,忽视了专业的特殊性和实践性。第三,人文素质教学缺失,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足。与之相对,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一是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模式,实行边理论边实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