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九年级化学规律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年级化学规律总结.doc

上传人:小健 2021/9/6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年级化学规律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九年级化学规律总结
金属活动颇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银钮金
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 快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 氢,跟酸不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大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 2价的亚铁。
金属+酸—盐+ 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 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 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铅笔不是铅是石墨;纯碱 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物质的检验
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 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 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 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 在。
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 变蓝,则证明0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则证明0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猷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猷试液变红,则 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不的颜色跟标准 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CO32 或 ECO.,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 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 在。
铉盐(NlV)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金属+盐溶液一新金属+新盐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在金属+酸一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 一氧化碳。
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 火焰。
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溶剂。选用的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