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doc

上传人:raojun00002 2021/9/7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5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_家长心理健康优秀讲座稿范文


心理健康不只是针对小孩子的,家长们先要身体健康,才有条件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家长心理健康讲座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长心理健康讲座稿篇1
暗示,是指人或环境已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
其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他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于接受它。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5
举两个实例,某人诉说身体如何难受,突然瘫痪后身体日渐消瘦,精神日渐颓丧,百药无效,到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之前,已经在各大医院神经科,外科碾转了半年多了,全无效果,最后在一记者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精神科医生。经过检查,发现此人患的是 癔症性瘫痪 。医生对他说: 你患的是某某综合症,在这之前几乎无药可医。你来的正巧,目前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机器,专制你这种病症,保证你立即康复。 一声将一台普通的电针灸治疗仪用一根长长的电线引到了治疗室(因为治疗仪很旧了,不便让患者看见,所以就用长电线引到了治疗室),随便在他的大腿上找了两个穴位扎进去,接上电极到了另一间屋里隔窗对患者进行治疗。半小时后患者站起来了,并且自己走出了医院。这里运用的就是暗示治疗。
二战时,纳粹在一个战俘身上做了一个残酷的实验:将战俘四肢捆绑,蒙上双眼,将他的胳膊通过墙上的一个小孔伸到另一个房间,然后搬动器械并在他的腕上扎了一针,告诉战俘:现在对你进行抽血处死!被蒙上双眼的战俘只听到肢体的血液滴进器皿的嘀嗒声。战俘哀号一阵之后气绝身亡。其实,纳粹并没有抽该战俘的血,嘀嗒声乃是模拟的自来水声。导致战俘死亡的,是 抽血 的暗示。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5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暗示性,心理医生正是利用了这个特点有时用来为人们解除病痛。有人曾经对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做过如下的统计实验:手术麻醉效果消失后绝大多数病人感觉到疼痛,当病人报告疼痛难以忍受时期注射***,结果发现只有75%的患者难以忍受,要求应用止痛药的病人注射蒸馏水(没有任何药理效果),这时发现有35%的病人被止痛。
上述提到的 蒸馏水 就是被当作安慰剂来应用的。所谓安慰剂,就是指其本身没有任何药理效果,但常常被心理医生用来治病的 药物 。如上面提到的蒸馏水,淀粉片活胶囊等等。要想使安慰剂发挥效用,需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1、病人有获取药物求治的愿望并想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这个愿望越强烈,效果越好;2、施治者具有一定的威望和经验,比如(心理)医生本身就是一种威望。
精神科常见到的患有癔症的病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暗示性,这类病人的症状往往在精神科医生的暗示治疗后得以消失。在民间,一些迷信巫术行为如 跳大神 ,对于一些癔症病人来说能起到暂时的治疗效果,其实 跳大神 所起到的就是安慰剂的作用。与此相反,曾经流行一时的 带功报告 也是利用了暗示性原理使得在场的人出现 集体癔病发作 。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5
现在,我公布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字的读音,您看看 文件 、 事件 中的 件 与前面我说的那个字一样吗?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个汉字就不认识了呢?这是因为在前面的那段文字中应用了一些能够影响您对这个字作出判断的话语,使您受到暗示,所以您就认不出这字了,这就是心理暗示。
暗示 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生活环境优越还是生活条件艰苦,也不论是老年人、中年人还是青少年儿童,或者不论是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经常使用 暗示 ,或暗示别人,或接受别人的暗示,或进行自我暗示。
在 暗示 的过程中,从暗示的具体内容、方式不难判断出暗示者的心理状态。比如,积极的心态,则会给予他人以积极的暗示,像热情、激励、向上、开拓进取、策划成功等等,使他人得到的不仅是暗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