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食物多了,饥饿人群为何没有减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我们来说是十分熟悉的。然而,在中国,绿色革命之父诺曼・博洛格却知之者甚少,但其成就却与袁隆平不相上下。
诺曼・博洛格获得了无数的荣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经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美国总统自由奖章和美国国会金质奖章。
2009年9月12日23时,他因癌症并发症在美国达拉斯的家中离世。
在他带领下所开展的绿色革命在20世纪下半叶有效阻止了全球,使得世界粮食产量在1960~1990年间翻了一番。而在巴基斯坦和印度,谷物产量在这段时间翻了4倍。
但是,在纪念博洛格博士的同时我们却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现实:尽管他的成就斐然,但是为什么如今面临饥饿的人群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根据联合国的统计,面临饥饿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0亿!
为什么在如此高产量的前提下,却仍然有如此之多的人填不饱肚子?
或许答案很复杂:美国的农业政策、非洲的战争、气候变暖、干旱、人们的懒惰等等。
阻止饥饿组织(Bread for theWorld)的主卫-贝克曼说,所有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点――长远策略的忽视。
在上个世纪下半叶,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都达到了高峰,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粮食盈余和价格降低,也使得自满的感觉充斥着农业领域,人们似乎看到了世界没有饥饿者的希望。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加利・H・托尼森说:“在绿色革命发生之后,世界上充斥着一种浮躁的想法,认为世界粮食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人们不用再担心饥饿问题了。”
也因此,西方的发达国家开始鼓励贫困的国家通过在世界市场上购买价格低廉的粮食代替他们自己去种高成本的粮食。世界上多余的粮食被不断地送往那些贫穷的国家,与其说是卖,不如说是―种援助。但是实际上,这种做法所产生的后果却并不理想,这种短期的策略给贫困国家所带来的是长期的隐患。从西方发达国家获取价格低廉的粮食使得这些贫困国家过早地改变了国内的相应政策,也使得最基本的农业政策发生了转向。在1970年到1990年间,世界粮食的增长率要比人口的增长率高,这其中有一大部分原因是绿色革命的作用。然而,从1990年后,绿色革命的效用已经处于强弩之末,也因此现在的形势是相反的:人口增长率高于粮食增长率。
这样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绿色革命是难以复制的。因为绿色革命的方法只适合于土壤肥沃的农作物产区,瞄准的对象是富裕的农民。比如墨西哥开展绿色革命的地方是在东北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