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土地的誓言.doc

格式:doc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地的誓言.doc

上传人:n22x33 2016/6/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地的誓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土地的誓言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2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3 )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重点】(1 )平易、通俗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地理。【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今天同学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节地理课。同学们理解地理吗?地理课上会学习哪些内容吗? (切入主题): ccvvcg 继续提问: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2. 活动设计: (1 )结合小学社会课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地理”? (2 )生:畅所欲言。(3 )按你对“地理”的理解例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物和现象。 3 .读课本小卡片,补全内容。 4 .读书 2页4 幅图片,请同学们解释每幅片的寓意。师: 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环璄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特点。人们长期的生活中适应了不同的环璄, 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地理。【课堂活动】①畅谈地理②由地理去联想。【课堂练习】填充图册、地图册、熟悉【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课:提问、学习地理的好处。(生答共同总结) 让同学们阅读课文课本 2-4 页,理解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地理具备的四个基本理念。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的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课堂活动】 1. 书中事例。 2. 讨论: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既是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 又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来的。(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课后作业】 1. 预面图。【板书】一、学习地理的好处。二、四个基本理念。第一课时——“地球和地球仪”【重点】(1 )会观察地球仪。(2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难点】(1 )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2 )东西半球划分。(3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 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 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 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 师生共同总结。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指导、评定、表扬纬线和经线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指图、引导, 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 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利用经纬网定位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 互帮互学。提问, 及时纠正、辅导。【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 在晴朗的白天, 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 在十五的夜晚, 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 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 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 引导) 地球是一个球体, 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 学生讨论学习, 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 (可能出现的事例) :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 事例 2) 发生月食偏时, 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 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 就像给地球照镜子, 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 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 总结) 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板书: 2. 地球的大小( 承转) 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 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 6357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 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 4 万千米。(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 6357 千米,赤道半径为 6378 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 21 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