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希腊制造:光影爱琴海
要论希腊电影的骄傲和标志,还要数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爱琴海畔的古邦希腊,领土虽小,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大国。希腊作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毋容置疑,但谈到它的电影不少人会稍感陌生。其实,希腊电影的发展和中国相比几乎是同步的,1896年6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次年春天这种新的奇观性媒体便登陆雅典。1907年,雅典出现了第一家真正的电影院。它和大街上那些简陋而神奇的“投影小屋”一道,孕育了希腊最早的一批电影观众。刚开始,还是以卢米埃尔之类的外国影片撑场面,1914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Asty Film公司成立,开启了希腊长故事片的拍摄序幕。
初始的类型
1927年成为了希腊电影发展的分水岭,此后的电影拍摄告别了“原始积累阶段”,进入比较正规的制片厂时代。擅长古装片拍摄的Dag-Film公司成了1927-1932年之间的生产主力。但随着梅塔萨斯军人独裁政府的建立,商业电影的兴盛时代并未到来,电影院反而被外国影片所充斥。“二战”爆发后,希特勒占领希腊,人民陷入屠杀和饥饿的恐怖之中;但另一方面,由于胶片的大量输入,电影生产反而迅速恢复起来,为日后希腊电影“黄金年代”打下了坚实基础。
希腊观众最喜爱两种本土电影类型。首先便是喜剧,它所受影响甚广,比如戏剧(时事讽刺剧、杂耍表演、闹剧、巡回剧团等)、电影(主要是意大利喜剧)、古希腊喜剧(阿里斯托芬作品)、杂技、乡村集会、展览、木偶剧等等。希腊中下层观众是这一类型的消费主体,代表作品是扎维拉斯1955年的《伪币》。情节剧则是另一类希腊电影的核心类型,它受到了好莱坞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双重影响。这两种类型一道构成了希腊商业电影的主体,在希腊民族电影的全盛时期,国产电影可以占到总上映影片的16%,票房更可以达到25%强。
希特勒垮台后,希腊并没有如人所愿地迎来和平,反而又进入了一个长达六年的内战时期(1944-1949)。不过,当和平到来后,希腊迅速进入电影生产创作的“黄金年代”,年产量迅速达到60部以上,情节剧和侦探惊险片的火爆程度更是一时无二。这其中,卡柯亚尼斯是希腊影史上第一位享誉世界的大师级导演。1955年的《斯泰拉》是他一鸣惊人之作,影片真实地叙述了一个酒吧女侍的爱情经历,作为背景的郊区风光给这部技巧突出的影片增添了魅力。《斯泰拉》不仅获得了1956年的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更捧红了影坛新星米丽娜?莫克瑞和音乐家马诺斯?海吉达基斯,这二位为后来希腊电影争得了无尽的荣誉。而卡柯亚尼斯1964年执导的《希腊人佐巴》(1964)更使他的声誉达到最高峰,影片获得了当年奥斯卡七项提名(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并最终斩获了三座小金人。
新希腊电影
要论希腊电影的骄傲和标志,还要数西奥?安哲罗普洛斯。他被称为“新希腊电影”(New Greek Cinema)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个学派的出现恰逢希腊史上又一次军人独裁时期(1967-1974),它之所以能够幸存,完全是由于军人政权的容忍或疏忽。安哲在“新希腊电影”中的先声之作,当属1970年的《重建》。难以置信的是,影片面市之日,军人政府尚未垮台。待到第二部作品《1936年的冬天》(1972),他那标志性的缓慢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