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7课 汉字与书法岳麓版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7课 汉字与书法岳麓版教案.doc

上传人:小健 2021/9/9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7课 汉字与书法岳麓版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7课汉字与书法
教学目标:
通过学****本课,了解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 的书法篆刻艺术。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呈的篆 刻书法作品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通过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提高学 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假设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无法清楚地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能看书,无法与好友书信交流等)一一文字的重要 性便从我们这些小而重要的身边事情中体现出来。
一、文字的发展历程
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语言、思想等记录下来, 并大大突破了口头语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和在时间上世 代传承,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说仓颉发明文字的时候,“天为雨粟、鬼为夜哭、 龙乃潜藏”(天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哭泣,龙藏了起来)。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解析与探究】 ——许慎认为是仓颉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字 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
中国古代长期流传的“仓颉造字”的传说,反映古人对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 体验。但事实上文字决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 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复的体系,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改造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请同学们浏览第一部分的内容思考一下: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 四个阶段文字的发展情况。
1、 新石器时代一一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和《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一 —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2、 商周时期一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
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教材插图:《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或 “殷墟文字”等,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随着商朝的灭亡和商都变成废墟而 长期埋没于地下,后世当地居民耕田于此,时有发现,并把它当作“龙骨”卖给药材商店。 直到1899年才被王懿荣发现,得知是殷墟遗物。经过多次发掘,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达十多 万片。甲骨文中有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等(举例:丨1、河、明、十二生肖图)
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金文始于商代,盛行于两周。西周 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即大篆。(教 材插图:《西周散氏盘铭文》)籀文的特点:笔画匀称,行款整齐,有了较为固定的结构。
3、 春秋战国时期 文字混乱
指导阅读《马和安》图:战国七雄的“马”、“安”字有七种写法。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
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的混乱状况,文字的混乱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 产的进步。基于这样的原因,到秦统一时,秦始皇实行统一文字的政策。
4、秦朝——小篆、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