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 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 好词佳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 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课前交流中,了解学情,沟通师生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 板书课题,读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 入理解课文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于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 读书去解决;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 方法解答。
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 ”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语,教师可引导 学生查字典,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解释。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 ”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按学生找到的顺 序,依次教学相关的段落。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他见周围一片潦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理解“抡”的意思。
比较“拿” “提” “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 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 降,变成了地。
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 语的好方法。
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 得清楚、明白。
,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 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3)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 顶天立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 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2) 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3) 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