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汽修教学计划.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汽修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小雄 2021/9/9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汽修教学计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汽修专业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 2)号文件 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学校更 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 基本原则
1、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 道德教育。
3、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 坚持校企合作、“专业+车间+师生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 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 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三年。
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汽修技术应用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 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面向现代制造企业,从事汽车生产和汽车保养及维 修工作的中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五、 职业面向(就业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生产、管理、使用、维修、检测部门,在汽车前、后端市场 第一线上从事汽车生产、服务、技术等工作。具体的工作岗位为:
汽车维修(3s店、4s店、汽车综合维修厂等维修企业)
(1)部门经理(2)车间主任(3)技术总监(4)前台接待员(5)维修组组长(维修班 班长)(6)维修技术员(7)售后服务部服务顾问(8)维修峻工检验员(9)定损员(10)汽 车美容员(11)维修信息反馈员(12)配件销售、管理员(13)维修企业管理员
汽车贸易(销售)(3s店、4s店)
(1)汽车销售经理(2)销售部销售顾问(3)售后信息反馈员
六、 人才培养规格
(一) 德德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精神,遵 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良好的身心素质。
(二) 业务知识方面
1、 具有本专业职高层次相当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基础文化知识;
2、 具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3、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汽车配件经营与管理、汽 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营销、汽车美容等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汽车发展动态、趋势,具有本专 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知识。
(三) 业务能力方面
1、具有识读一般机械零件图及较复杂电路图的能力;
2、 具有汽车基本维护与保养的能力;
3、 具有汽车发动机的拆装、清洗、测量、检测的能力;
4、 具有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拆装、清洗、测量、检测的能力;
5、 具有汽车各电气设备的拆装、检测能力;
6、 具有汽车各附属设备的拆装、检测能力;
7、 具有汽车一般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8、 具有汽车维修中级工的操作技能。
(四)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完成本专业所开设课程的学****获取毕业证书,还要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考核,获得相应证书。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基础平台
1、 德育模块
(1) 职业生活与政治经济(3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常识教育。 使学生了解经济、政治学中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增 强学生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
(2) 职业生活与哲学(36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常识;初步 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 法律基础知识(36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
常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
(4)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6学时,第四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