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中课程复习专题
: .
高中课程复习专题 ——物理力学专题
1力
1- 1力的概念
⑴ 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独立存在,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一定
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⑵ 力的效果:使受力物体体积或形状发生变化, 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我们
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检验力的存在与否, 上述两种效果可以独立产生, 也可以同时产生。
⑶ 力的表示方法:力是矢量,存在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要完整的表 述一个力,既要说明它的大小,又要说明它的方向,为形象、直观的表述一个力,我们一般 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 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称为力的图示。 作力的
图示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不能用不同的标度画同一物体所受的不同力; 二是力的图示
与力的示意图不同,力的图示要求严格,而力的示意图着重于力的方向,不要求做出标度。
⑷ 力的分类:在力学中,按照力的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等,按力的效果可分 为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性质相同的力效果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效果 相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⑸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丄母表示为 N。
⑹ 力的量度:测量力的工具称为测力计。
1- 2重力
⑴ 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
⑵ 重力的大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为 G=mg,重力的大小可以由测力计测岀。其大小在数
值上等于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绳的拉力。
⑶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
⑷ 重心: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 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
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 它的重心就在其几何中心上。 不规则物体的
重心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之外, 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
分布不均匀的薄板, 可以用悬挂法测定其重心的位置。 因为重心是一等效概念, 所以物体的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能在物体外,也可能在物体之内。
1- 3弹力
⑴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形状, 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牛力的作用, 这种
力叫做弹力。
⑵ 产生条件:一是两物体直接接触,二是发生
⑶弹力的方向:
i力、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被支持的物体。
ii绳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iii弹力的方向可以说成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⑷弹力大小的计算:
i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的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即 F=kx。其中
k是由弹簧本身特性决定的物理量,和弹簧匝数有关,叫劲度系数。 x表示弹簧伸长或被压
缩之后的长度与没有发生形变时的长度之差,即弹簧的形变量。
ii除弹簧外,其他物体所受的的弹力的大小,通常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1- 4滑动摩擦力
⑴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 要受到另一个物体
阻碍作用的力,这种力就叫滑动摩擦力。
⑵产生条件:
i 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积压。
i接触面粗糙。
iii两物体有相对运动。
⑶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并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⑷ 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
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公式为 f滑动=卩Fn 。 f滑动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n表示压力
的大小,□叫做动摩擦因素。
⑸ 滑动摩擦力的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互运动, 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可能是
动力,可能是阻力。
1- 5静摩擦力
⑴产生条件:
i 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积压。
i接触面粗糙。
i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⑵静摩擦力的方向: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⑶静摩擦力的大小:
i随着相对运动趋势强弱变化而在零到最大值中间变化。 跟运动趋势的强度有关, 但跟
接触面间相互积压的力 Fn无直接关系。
i在中学阶段,认为最大静摩擦力在数值上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⑷ 静摩擦力的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 1-6物体的受力分析
⑴受力分析方法:隔离物体法。将要受力分析的物体与其他物体隔离开, 只分析这个物体
受到的力,不分析该物体对其它物体的的力,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
⑵受力分析步骤:
i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 把要研究的对象从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