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对组织部的建议和计划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
平丘壑
作为一名新员工,有人跟我说,按照惯例,一般是不便于讲公司的一些情况的,尤其是一个新员工。在国有公司,有些事情,是可知而不可说的,——这些叫中国的“特色国情”。
我们华兴公司无疑是将这“特色国情”发挥的淋漓尽致,游刃有余的特色企业。
虚的我就不多讲了,直奔主题吧。
看过网上对华兴的评价,我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一个公司,大型的国有公司,外界的评论那么差,人才流失那么严重,管理层面一团污七八糟,公司内幕不得见人。
这样的公司,它的运营理念是什么。不错是盈利。
我们还要问,是盈少数人的利,还是盈整个公司大众的利。盈这种利能不能被人所接受,这种方式能不能走的长远。
既然是盈利,为什么不能盈双赢的利呢。那如何去盈双赢的利呢。
为什么现在的公司体制不去选择这种盈双赢的利。
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弄懂的问题。
我们先看一下,一位员工跳槽时对主管人员说的话。“你可知道,这三年来我一直隐忍不发的原因是什么。家里培养我上大学,花了多少心力财力。他们寄予了我多少多少希望。
你可知道我工作都将近四年了,一个月还不到四千块钱,一年出去花费,在城市里两个平方都买不起。我这几年,看了多少技术规程,买了多少规范,光这些书花了我多少钱。我肚子里装了哪些货,积累了多少经验,适合做那些活,你可曾想过。你现在问我为什么要跳槽。为什么。()我还要问你呢。”
我们华兴公司无疑是免费为中广核之类的公司,培养人才的训练基地。问题出在什么身上。
再看一下华兴公司一年的利润率,
%,什么概念。就是我出一万块钱,一年只挣160块钱。我感觉,银行存储的利率好像都比这高。
这反映了什么问题。技术的落后,管理层面的有不如无,人才的高度缺少和流失,公司制度的僵化;仅仅比原始社会好那么一点。现在是21世纪,又称高科技数据化信息时代,这不是讽刺吗。
有人想问,这些问题,上面的领导不知道吗。怎么可能不知道。没办法改变吗。其实有的,但这些人本身就是一个利益既得体。你想一想,一个人,会拿自己开刀吗。
而某些不错的领导,就算想到了,也因为害怕改革的阻力太大,触动到掌握实权的集团的利益,而引起的强有力的反弹,或许把这种病根归结在“中国特色国情”上去,然后连这个想法也打消了。
所以我们只能,跟以前一样官僚制度盛行,转个正时请人帮忙,进入总部托人走关系,基层员工年终奖金一拖再拖,大家一窝蜂的想管理层次疯追,不管他是不适合自己。
所以我们有怨没处诉,情绪高涨,该跳槽的跳槽,该干嘛干嘛;公司不会理你的,反正中国人多,“不怕招不到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有人说,既然是这是民族的特色,“劣根性”,那我们不妨看看新加坡的公司情况。“中国特色”,内地特色,我们分别再将眼光转向香港和中广核。
不是的,这些都是一些浅见者,逃避责任的托词。中广核,中建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