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以太网最大帧长 最小帧长.docx

格式:docx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以太网最大帧长 最小帧长.docx

上传人:wangzhidaol 2016/6/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以太网最大帧长 最小帧长.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传统以太网中, 为什么要有最小帧长度和最大帧长度的限制? 以太网(IEEE ) 帧格式: 1、前导码: 7字节 0x55, 一串 1、0间隔,用于信号同步 2、帧起始定界符: 1字节 0xD5(10101011) ,表示一帧开始 3、 DA( 目的 MAC) :6字节 4、 SA( 源 MAC) :6字节 5、类型/长度:2字节,0~ 1500 保留为长度域值, 1536 ~ 65535 保留为类型域值(0x0600 ~ 0xFFFF) 6、数据: 46 ~ 1500 字节 7、帧校验序列(FCS) :4字节,使用 CRC 计算从目的 MAC 到数据域这部分内容而得到的校验和。以 CSMA/CD 作为 MAC 算法的一类 LAN 称为以太网。 CSMA/CD 冲突避免的方法:先听后发、边听边发、随机延迟后重发。一旦发生冲突,必须让每台主机都能检测到。关于最小发送间隙和最小帧长的规定也是为了避免冲突。考虑如下的情况,主机发送的帧很小,而两台冲突主机相距很远。在主机 A 发送的帧传输到 B 的前一刻, B 开始发送帧。这样,当 A 的帧到达 B 时, B 检测到冲突,于是发送冲突信号。假如在 B的冲突信号传输到 A 之前, A 的帧已经发送完毕,那么 A 将检测不到冲突而误认为已发送成功。由于信号传播是有时延的,因此检测冲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必须有个最小帧长的限制。按照标准, 10Mbps 以太网采用中继器时, 连接的最大长度是 2500 米,最多经过 4个中继器,因此规定对 10Mbps 以太网一帧的最小发送时间为 微秒。这段时间所能传输的数据为 512 位,因此也称该时间为 512 位时。这个时间定义为以太网时隙,或冲突时槽。 512 位= 64 字节,这就是以太网帧最小 64 字节的原因。 512 位时是主机捕获信道的时间。如果某主机发送一个帧的 64 字节仍无冲突,以后也就不会再发生冲突了,称此主机捕获了信道。由于信道是所有主机共享的,如果数据帧太长就会出现有的主机长时间不能发送数据,而且有的发送数据可能超出接收端的缓冲区大小,造成缓冲溢出。为避免单一主机占用信道时间过长,规定了以太网帧的最大帧长为 1500 。 100Mbps 以太网的时隙仍为 512 位时,以太网规定一帧的最小发送时间必须为 μs。 1000Mbps 以太网的时隙增至 512 字节,即 4096 位时, μs。对于 1000Mb/s 的吉比特以太网, MAC 层有两种选择, 要么保留 CSMA/CD , 要么不用它。若保留 CSMA/CD 协议, 必须面临碰撞检测问题, 这就要再一次减小网络的最大有效传输距离到 25 米。当然您可以不缩短网络的距离,而是增加一个帧的程度,就如我们开始分析 100Mb/s 以太网那样,让一个帧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但因为上层来的数据没有这么多,所以就需要在 MAC 层进行一些无用数据的填充来满足这个要求。最后,我们推导出以下比例关系: 最小帧长/传输速率正比于网络最大传输距离/光速一个网络的最大传输距离也称为冲突域,传输一个最小帧所用的时间( 最小帧长/ 传输速率) 正比于 1 位信息穿越冲突域的时间。以太网的最大帧长有 1518,1522,1536 。那么这几个值是怎么来的呢? 下面是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