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浅析遵义红色旅游.doc

格式:doc   大小:9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遵义红色旅游.doc

上传人:小雄 2021/9/10 文件大小: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遵义红色旅游.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
旅游业是重要的服务行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在旅游业的发展 过程中,红色旅游,逐渐兴起并收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贵州省是国内红色旅游的 大省,自红七、八军团转站贵州,到红二、六军团再次入黔,峥蝶岁月的让红军在 此地留下了很多具有颇高价值的革命、战斗遗迹与战斗英雄的英勇故事,而遵义 县则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县份之一,因此本文就以遵义县的发展红色旅游进 行研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遵义县的红色旅游业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资源基 础,遵义县应抓住现代红色旅游发展的时机,合理的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并大力发 展红色旅游业,将其当做遵义县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使革命老区的经济快速的增 长。
关键词:遵义 红色旅游 旅游业
引言" 3
1掃义红色旅游发展背景及现状分析 3
1遗址遗迹保护现状 3
2 打造旅游品牌 3
3旅游设施现状 4
2遵义县发展红色旅游的SWOT分析 4
1优势分析 4
1. 1区位优势 4
4
2劣势分析 5
2. 1基础设施落后 5
2. 2旅游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5
3机遇分析 5
4 挑战分析 6
4. 1区域旅游竞争的威胁 6
6
6
3遵义县红色旅游发展对策 7
1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7
1. 1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的结合 7
1. 2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的结合 7
1. 3红色旅游与餐饮旅游的结合 8
1. 4红色旅游与科技旅游的结合 8
2旅游品牌建设 8
2. 1品牌定位 8
2. 2品牌文化 9
2. 3品牌符号 9
3. 2. 4重视旅游品牌的创新传播 10
3. 3红色旅游产品形式创新 10
3. 3. 1表演式旅游产品 10
3. 3. 2参与式旅游产品 11
4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谢辞 13
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旅游业发展迅 速,旅游市场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国内旅游市场日趋成熟,新兴旅游目的地 和新兴旅游产品不断涌现。旅游业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各地投资旅游 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明显有所增强,各类的旅游资源都进入了研究与开发的视 野,红色旅游则拥有者有利的大环境。政府的鼓励和政策的支持共同推动了一场 红色旅游的发展热潮。目前,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国民教育手段, 党政部门对此都非常鼓励和积极扶持,全国各地也在大力的挖掘红色旅游资源, 大力的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大力的推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将来我国同类或不同类 的旅游地间的竞争力将会更加的激烈。因得到国家的支持,各地区都在大力的进 行开发红色旅游,因而旅游业市场客源的竞争也会变得强烈起来。此外,区域化 产品的不断发展,区域红色旅游产品的不断形成,将增大单一旅游目的地的压力, 加剧竞争。面临如此大的压力和挑战,遵义县在发展红色旅游时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1遵义红色旅游发展背景及现状分析

遵义县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红军强渡乌江、遵义会议保卫战、乌江追 击战以及召开苟坝会议所留下的各种遗址遗迹。其中,除苟坝会议相关遗址遗迹 因分布在遵义县西北部的枫香镇的苟坝村而远离乌江外,其他遗址遗迹都分布在 乌江沿岸,自西向东为乌江渡、茶山关和楠木渡,另,还有北距乌江渡12kin,且 被210国道纵贯的刀靶水村。迄今为止,遵义县红色旅游资源中的部分遗址遗迹 已被破坏,剩余部分虽然保存尚好,但也急需修缮加固,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受 到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一是打造以遵义会议会址为核心的长征文化旅游产品。抢抓国家将遵义列 入全国重点培育的“重点红色旅游区”、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和“经典红色旅游
景区”的机遇,做好红色旅游的开发规划,切实的抓好遵义会议会址的核心,以娄 山关战役、突破乌江、四渡赤水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组合,大力的推出“伟 大转折、出奇制胜”的旅游主题,彰显出长征文化的魅力,从而形成具有独到特 色的红色旅游产业。
二是打造以海龙囤(大板水、金鼎山)、沙滩为代表的军事文化、民族历史 文化旅游品牌,构建特色鲜明、地域文化氛围浓郁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遵义县的旅游设施的整体水平不高,住宿设施主要依靠宾馆和招待所,家庭 旅馆和休闲山庄也有所发展,现有住宿设施基本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但类型单 一。很饮设施档次参差不齐,还没形成具有高、中、低档并能同时满足不同旅游 者需求的旅游长饮体系,并且经营点多,部分卫生条件也较差。旅游购物场所少, 且集中分布在县城,旅游商品种类多样,但特色不突出,所出售商品多来源于本省 其他地区或外省,且商品包装简陋,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