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毛遂自荐与伸手要官.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毛遂自荐与伸手要官.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毛遂自荐与伸手要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邵景均:毛遂自荐与伸手要官 2011-09-23 时下,各地逐步进入领导班子“换届”,如何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又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来说, 人才、特别是领导人才, 始终是影响成败的关键。进入新世纪以来, 党中央再一次把重视人才的问题提到全党面前, 提出要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为此, 必须注重开发领导人才资源, 广开进贤之路, 各级党组织在选拔领导人才时要开阔视野,尤其应鼓励优秀人才自荐、他荐。不能把“伸手要官”同“买官卖官”混为一谈自从公元前 257 年赵国出了“毛遂自荐”的故事以后,历朝历代都把自告奋勇、自我推荐担当重任作为一种美谈, 也引出无数英雄豪杰在社会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挥重要作用。由此,自荐成为历朝历代选官的一条重要渠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 如同当年刘备一样, 到处网络人才, 礼贤下士, 更是希望人才自荐, 主动请缨, 在革命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党吸引了众多人才, 才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但是,随着执政日久,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有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虽然也说“人才是关键”,要“求贤若渴”、“广纳贤才”, 但实际上很少有人真的这样去做。不要说“三顾茅庐”这样的故事很少听说, 就连送上门的“毛遂自荐”也都成了忌讳, 代之以“伸手要官”这样的贬义词而大加批判。因此, 如何认识毛遂自荐与伸手要官, 就成为当前用人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伸手要官”, 是指想要到某一个领导岗位上工作的人, 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公开的或隐晦的方式, 向有权选派或委任的人提出要求的行为。为什么有人想“要官”?分析个案可以看到主要是两种情况: 一种是要到官后可以有更显要的社会地位,可以以权谋私;另一种是可以利用当官的有利条件,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实现人生的价值。正因为这样一种社会行为的背后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动机,所以就不能一概否定。同时,判断一种社会行为是否合理, 不能仅靠猜想其行为动机的善恶, 而必须看行为本身是否符合社会规范。那么,“伸手要官”的行为是不是违背国家法律和共产党组织原则呢?当然不是, 因为在法律条文和党规党法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规定。所以, 不能把“伸手要官”同“买官卖官”这样两种不同性质的事情混为一谈、“捆在一起”进行批判。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 一切资源的配置都靠党和政府, 人才资源也不例外。活生生的人才成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个人不能提出任何要求, 否则就是“不相信组织”、“组织观念淡薄”。于是, 对人才“乱点鸳鸯谱”的悲剧故事便时有发生。实践已经证明, 在现代社会, 计划经济是走不通的, 包括人才在内的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市场。当前, 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 对领导干部的挑选和推荐主要还是靠党组织, 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党已经认识到, 仅有这一条渠道不足以广纳贤才, 所以在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中允许代表联名推荐候选人, 在许多地方和单位实行竞聘上岗, 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 等等。这就有了更多的“市场配备人才资源”的味道。在这样一种条件下, 组织在考虑领导干部人选的时候, 既应该有组织自己掌握的, 也应该有群众举荐、名人推荐的, 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