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子备课教案模板
学科
语文
备课教师
李丽
修改教师
授课内容
月光曲
教学目标
认识贝多芬,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 曲》的经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 能力。
以朗读法感受了解《月光曲》的来历及文章的内涵。用讨论、 探究的方法感受盲姑娘热爱音乐、懂音乐的心,以及贝多芬 那善于倾听、易感的心灵。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善 良美好、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明白自然环境 对贝多芬灵感迸发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手写)
七、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引导学生谈感受,点燃学生思 维的火花,引领他们步入音乐艺术的天地。同学们,享誉世 界的音乐名曲历来是一种时代的折射,是作者真情的呼唤, 像阿炳一样,十九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也曾有过不寻常的 经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善良、高贵而又倔强的灵魂, 走进贝多芬,去认识他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
媒体显示贝多芬资料: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他 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10岁举行首次演奏会,12岁开始作 曲。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集中体现了他那个 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30岁时,因病两耳失去听力,但他 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世界 名曲《英雄交响曲》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完成的。
板块一:熟读感知,唤起情感
在多媒体《月光曲》的伴奏下,教师有感情范读课文,完后 学生充满激情朗读两遍。教师作出如下要求:活动的任务是 涵咏品味、激发想象、体悟情感,也就是也就是反复朗读,
沉潜其中,得到真悟。要求学生在听读中标记重点字词,勾 画感受最深的句子,记下阅读中的困惑,以备交流。
多媒体显示:
须记住的字词。
传说 幽静 断断续续 陌生 水天相连恬静 陶醉 入场券粼粼
完成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①贝多芬是一个 的人。
②《月光曲》是一首 的曲子。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讲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 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
板块二:自主质疑,品味探讨
请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刚才在初读课文中的困惑问题,先在 小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随机点拨,并归纳出共性问题 在全班交流解决。
多媒体显示预设问题:
预设问题一: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要弹琴给盲 姑娘兄妹听?
点拨:让学生找根据,反复模拟试读“贝多芬走进茅屋…… 那该有多好啊。”读出真情。
预设问题二:盲姑娘的家境如何,他有什么苦衷?
点拨归纳:盲姑娘家境的贫寒,“微弱的烛光、住的是茅屋、 一架旧钢琴、入场券太贵。”但她的精神是富有的,他热爱 艺术,他的灵魂在高处。
预设问题三: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点拨归纳:文中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刻画了盲姑娘陶醉于音 乐艺术中。她说:“弹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这说明 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
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您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
④预设问题四: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 芬?
引导归纳:①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