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琵琶行-教学案例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8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琵琶行-教学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小雄 2021/9/11 文件大小: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琵琶行-教学案例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幽默激起三层浪
《琵琶行》教学案例分析
潘秀平 青岛市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2•分析诗歌,了解诗歌互文的修辞手法。
3. 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悲惨遭遇,从中体会当时社会现实 的黑暗。
【教学重点】:
诵读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教学难点】:
诵读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教学方法】:
体读法、启发法、引导法。
【教学类型】:
新授课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的正文部 分。现在我们正欣赏着一支曲子,用我们的音乐细胞判断一下,这支 曲子的主旋律是由哪种乐器演奏出来的呢?(琵琶)那把我们的音乐 欣赏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这段音乐是一种比较欢快的调子,还是忧 伤的呢?(忧伤)如果我们静下心来,用心来领会,会有什么样的感 觉呢?咱不说被感染的忧愁郁闷,但至少很难高兴起来。能够深入人
的心灵,打动心灵,这就是音乐从古到今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此曲 名唤《琵琶语》,作曲者借用琵琶抒发了一种哀怨忧伤的情感。而我 们今天也要借这曲《琵琶语》来学****一下距今大约1200年的唐朝, 同样有关于琵琶的一个故事一一白居易的《琵琶行》。那这到底是怎 么的一个故事,又缘何流传至今呢?
二、讲授新课
(片段截取一)
师:“潯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开篇第一句,作者都交代 了哪些内容呢?
生:地点O寻阳江头)、时间(夜晚)、事件(送客)、景物(枫叶荻 花)。
师:作者在描绘枫叶荻花时用了 一个词“瑟瑟”,“瑟瑟”是什么意思? 生同:风吹草木声。
师:在这里“瑟瑟”是一个描写声音的词,白居易的另一首诗《暮江 吟》中也用到了这个词:“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个“瑟瑟”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碧绿色。
师:送客的地点、季节、景物,处处写满了悲凉,朋友二人就在这悲 凉的氛围中出场了。“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主 人下马客在船”,这句话有点奇怪,怎么理解呢?
生:主人下了马,客人在船上。
师:能这样简单的理解吗?照这样说,来潯阳江边时,只有主人骑着 马,客人是跟在马屁股后面一路小跑来的。(学生都笑了,从而 否定了简单的理解)到了江边,客人纵身一跃上了船,主人只能 在岸上干瞪眼。而后文又说要举酒畅饮,难道是白居易搬着一小 马扎,坐在岸上与主人对饮吗?(学生再次发出笑声)
生:应该是“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又一起上了船”。
师:对,前后两部分看似各说各事,实际上是相互呼应,说的是一件 事。这是古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称为“互文”。像我们以 前所学过的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 还”;再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
家”,都是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片段截取二)
师:在潯阳这个偏僻的小地方,竟有人能弹奏出如此动人心弦的乐曲, 连我们都想去目睹一下这位弹奏者的风采,更何况是颇好音乐的 人呢!于是他们寻根溯源,“寻声暗问弹者谁? ” “暗”是什么意 思?
生:轻声。
师:为什么要轻声地问呢?大声一点不是更能让对方听见吗? “嗨! 谁在弹琴? ”(学生笑了)会出现什么结果?
生1:那就吓的人家不敢继续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