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肺复苏指南内容及实施细则
心肺复苏的定义
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ation),即心肺复苏术,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对心脏骤停者采取徒手抢救恢复心跳与呼吸的紧急救助措施,又称为徒手心肺复苏术。
CPR技术是医护人员人人必需掌握的急救技术,尤其是在急救部门CPR技术显得就更为重要。
死亡
临床死亡
标志——呼吸心搏停止
特点——可逆
生物学死亡
标志——脑死亡
特点——不可逆
临床死亡向生物学死亡发展
时间就是生命
心跳停止3秒钟 ----黑朦
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
心跳停止15秒钟 ----昏厥或抽搐
心跳停止45秒钟 ----瞳孔散大
心跳停止1-2分钟 ----瞳孔固定
心跳停止4-5分钟 ----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
大脑-----4-6分钟
小脑-----10-15分钟
延髓-----20-25分钟
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
肝细胞-----1-2小时
肺组织-----大于2小时
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
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
脑循环中断:
10秒—— 脑氧储备耗尽
20-30秒—— 脑电活动消失
4分钟 ——脑内葡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止
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6小时—— 脑组织均匀性溶解
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
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
(心音消失,动脉搏动消失)
患者对刺激无反应
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
心脏骤停4种类型:
心室纤颤(VF)
无脉室速
无脉电活动(PEA)
心室停搏
CRP的发展
自2000年2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制订了国际CPR指南以来,该指南一直是最权威、最适用、最有效指南,是全球复苏总的指导原则、通用标准。
2005年1月,ILCOR(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提出了CPR治疗建议;2007年1月,ILCOR提出《ILCOR2007年心肺复苏共识》,于11月在《循环》、《复苏》杂志颁布。
《2010年版CPR指南》已经于2010年10月公布,与2005年《指南》相比2O10年版在诸多方面做了调整。
2010心肺复苏指南亮点
生存链的变化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胸外按压频率的变化
胸外按压的深度的变化
救援者应避免停止胸外按压和过度通气。
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
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无脉性电活动)者常规使用阿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