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拜谒闵子墓.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拜谒闵子墓.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的东西 2021/9/1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拜谒闵子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拜谒闵子墓
“孝”,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就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据考证,“孝”字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孝的基本含义就是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 我载:“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的正是中华民族极为重视的孝的观念。
龙乡濮阳,自古就以孝著称,名闻天下的大孝子有:孝感动天的舜、负米养亲的子路、恣蚊饱血的吴猛、割股孝母的王加惠、吮毒救父的黄殿文、万里归亲的刘永之、凭着一炉烧饼留下了“千秋万岁名”的张清丰等等。而在这些孝子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还要数“芦花顺母”的闵子骞。
(濮阳县渠村大闵城闵子骞故里)
《》载: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一说今濮阳县渠村乡大闵城人),比孔子小15岁,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德与颜渊齐名。闵子骞以孝名天下,唐明皇李隆基曾下诏在其故里一一今濮阳县大闵城修建“二贤祠”,与孔子另一濮阳籍弟子公西华同奉,今二贤祠犹在,至今香火不断。宋朝皇帝褒闵子为“畿圣”,后经历代帝王赐匾加封,文人墨客赋诗题记,其懿行美德千古传为佳话。相传闵子骞随孔子列国游学时病死范县,葬于今范县闵子墓村。
在一个秋日的早晨,笔者骑单车沿黄河大堤走进范县,走进闵子墓村拜谒闵子骞墓。
(范县闵子墓村闵子骞墓)
闵子墓位于范县东南20公里的闵子墓村,村子紧靠黄河大堤,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一进入村子,孝善文化的清风扑面而来,街道两旁房屋墙壁上的标语都是孝善文化主题宣传。一幅“在家做孝子,出门做善人”的标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闵子墓位于村子中央的十字街旁,委屈地挤在街角一处旮旯里,一家村民的房子似乎要建在了墓冢上,把坟冢挤得只剩下半个,墓前立有“濮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一通。因濒临黄河,闵子墓多次被洪水冲毁,堂堂“畿圣”、“孝圣”、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首的闵子骞,其墓如今已经与普通百姓的墓冢没什么两样了。
(范县闵子墓村)
据《范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县令陈奎初曾出资修墓建祠。尚书李化龙曾留下“闵子祠堂官道西,芦花满地草萋萋。阶前几棵长松树,不是慈乌不敢栖”的诗句。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县令唐晟秀重修墓祠,墓旁遍植翠柏,山东督粮道孙星衍撰《重修闵子墓》碑文。据当地村民介绍,闵子墓北原有一座闵子坊,“文革”期间“破四旧”运动中被毁坏。闵子骞一生洁身自重,不参于无义之行,乃潜遁于范县孟村,死后葬于村西。后有百姓迁居墓旁,渐成村落,村人仰慕其德行,遂取村名为闵子墓村。
秋风吹来,墓草萧瑟。笔者默然伫立在闵子墓前, 长思长想, 多生感慨。
(芦花顺母)
孔子对弟子宠爱和首肯是“四科”、“十哲”。《论语》先进篇是这样描述的,子曰:“从我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而孔子在《论语》中对闵子骞的孝道大加赞颂:“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闵子骞孝贤天下,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所在,他对儒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元代郭居敬将闵子骞的故事编入《二十四孝》一书,标为《单衣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