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形式与政策摘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 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 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 才能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授知识和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时期, 伟大的时代, 伟大的事业, 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青年一代。培养这样的人才,一方面,需要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另一方面, 更要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 通过社会活动, 使大学生经受锻炼, 增长才干, 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和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就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而言, 所希望的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层次都受到教育, 都得到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这一目的, 它既便于学校组织以扩大受益面,又不失活动的严密;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检查;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 既有普遍性, 又有层次性。社会实践活动解决了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效果很好的一些教育活动, 学生也乐于参加, 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往往参加的人数很少,致使相当部分的学生滞留在活动圈子以外。这个问题的解决,使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受益面大大扩展, 同时,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分析社会的现实需要、发现自身的不足, 促进了高校“两课”的教学, 较大地提高了“两课”的教学实效, 较好地解决了“两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不能很好联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懂理论, 提高了学生对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的认识, 从而有助于青年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的成长, 也是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经历了活动内容从单一到多维, 活动主体的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 一个由量变的不断迭加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前,“学习社会、助困扶贫、服务社会、实践成才”已成为大多数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每逢假期,青年学生们走出校园,下农村、下厂矿、到学校、访军营、进商店,以社会为课堂, 以实践为教材, 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 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正日益成为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而受到学生们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解决青年学生对现实社会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 如何来认识和解决这些新问题和矛盾, 一直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如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毕业就业问题。当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高校毕业生已由过去统包统配的计划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