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章缝纫工程第一节线迹、缝迹与缝型第二节缝纫线耗用量计算第三节缝口强度第四节缝制质量因素第五节成衣辅助器及其应用第六节缝制工序分析第七节成衣工艺单的制定 1 第一节线迹、缝迹与缝型缝合是将服装部件用一定形式的线迹固定再作为特定的缝型而组合。缝迹和缝型是缝合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针迹:缝针穿刺缝料时,在缝料上形成的针眼。线迹:缝制物上两个相邻针眼之间所配置的缝线形式。缝迹:在衣片上形成的相互连接的线迹。缝型:一定数量的布片和线迹在缝制过程中的配置形态。缝迹要求:在规定长度内缝迹的线迹数,亦称针迹密度, 一般用针/3cm ,或针/2cm 。 2 线迹结构、性能和用途(一)线迹类型的国际标准 ISO4915 ,分为 6级,见下图? 100 级——链式线迹 chain type stitches ? 200 级——仿手工线迹 hand formed stitches ? 300 级——锁式线迹 lock stitches ? 400 级——多线链式线迹 locked chain stitches ? 500 级——包缝线迹 over-edging stitches ? 600 级——覆盖线迹 flat seam or covering stitches 3 线迹类型 4 (二)缝制服装常用线迹的性能和用途: 服装生产中常用的线迹,按照我国的习惯,可以分为以下四中类型: :结构简单、坚固,线迹不易脱散,用线量少。 :是由一根或两根缝线串套联结而成。单线链缝线迹:是由一根线往复循环串套而成的链条状线迹。这类线迹用线量不多,拉伸性一般,缝线断裂时会发生连锁的脱散。双线链缝线迹:由两根线(一根直针线和一根弯针线)往复循环串套而成的链条状线迹。特点是: 弹性和强力较锁式线迹为好,同时又不易脱散。 5 3 .包缝线迹:包缝线迹是由两根、三根或数根缝线相互循环串套在缝料的边缘上形成的线迹,分单线、双线、三线、四线和五线包缝线迹等。 4 .绷缝线迹:由两根或两根以上面线(直针线)和一根底线(弯针线)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线迹。国际标准代号为 600 级,绷缝线迹的特点是强力大,拉伸性较好。(三)缝型的分类及其应用缝型的结构形态对缝制品的品质(外观和强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第一个数字表示缝型的分类。 6 ?根据所缝合的布片数量和配置方式,将缝型分成八大类。各类缝型 7 ?第二、第三位数字用以表达排列的形态,用 01 , 02 , …… 99 等两位数字表示。第四、第五位数字用以表示缝针穿刺布片的部位和形式,有时也表示缝料位置排列关系。 8 第二节缝纫线耗用量计算一、计算用线量的意义 1、服装成本核算的需要: 2、有利于计划与管理计算用线量主要有“比率法”与“公式计算法”二种。二、用比率法估算用线量所谓“比率法”,就是根据实验总结出各种条件下与缝一定长度的布料,缝纫线的消耗量(长度 m )与车缝布料长度( m )的比值 E=L/C ,这个 E 就叫做缝线消耗比,有了这个比值 E ,就可以利用它估算实用线量。即 L=C ·E 式中: L——用线量( m); C——车缝长度( m)E——缝线消耗比。 9 用比率法估算用线量,首先要通过实验求出比值 E 。实验的方法有两种,即缝线定长法与缝迹定长法。(一)缝线定长法(二)缝迹定长法例:采用平缝线迹,线迹密度为 8针/2cm ,面料厚 1mm ,缝纫线为 ×3( 60 英支/3 ),车缝长度全件衣服共 ,估算服装的用线量。解:查成衣工艺学书 P15 页表 6-2 可知, E= 。所以: L=E · C= × = 。 E?标色线段的长度(m) 标色线段车缝的线迹长度( m) E?拆出线的实际长度(m) 量取线迹的长度(m)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