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ppt

格式:ppt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ppt

上传人:wc69885 2016/6/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认识计算机》说课稿一、说教材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人教版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 4册第 26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深入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认识计算机》是教材第 4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通过学****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二、说教学目标本课学****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三维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激发学生学****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4、提高学生学****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互相合作意识品质。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学****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互相合作意识品质。四、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自己用电脑演示:由于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只是干脆就不讲,让学生自己掌握,老师讲给予适当点拨。教师将基本的操作规则告诉学生, 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了,因此,最后在总结时,学生对于刚才自己的劳动一定很在意,无论是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十分认真,可以很好的达到学****的目的。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认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在这堂课中, 每个小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完成。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因为是主动的做,将枯燥的知识练****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建构主义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五、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讲授新知: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三)强化练****形成技能: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一)激趣导入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 ENIAC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 1946 年生于美国, 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时期组成器件时间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5 年~ 1955 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5 年~ 1965 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 年~ 1980 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0 年~至今)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运算器. CPU 控制器. 主机寄存器. 内存随机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 计算机系统外部设备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