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中外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形成和演变
内容提要
国外管理发展过程
国外发展趋势
国内管理现状
第一节管理理论发展过程
管理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西方形成并蓬勃发展起来。
一、管理学发展演化轨迹
---- 18世纪:早期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阶段
18---19世纪: 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科学管理、组织(一般行政)管理
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行为管理、管理科学
20世纪60年代-------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权变管理)
管理理论的启示:车间管理---企业管理---组织行为管理---规范化管理----柔性管理
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载有管理学思想的论著主要有:《尧典》、《孙子兵法》、《周礼》、《孟子》、《孔子》、《墨子》、《老子》、《法经》、《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史记》…
我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主要涉及:财政赋税、人口田制、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国家行政;治生学主要涉及: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
中国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顺延客观规律.“守常”,“守则”、“循轨”。
:重人心向背,重人才归离
: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
:烙守信用
:重视改良工具
:从实际情况出发,“量力”“守正”“守时”
:预测、决策
:开源节流、崇俭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以法律、法规治理.
2、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古罗马:管理体制上出现了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离;<十二铜表法>;戴克立先的帝国专制组织结构
古巴比伦:《汉漠拉比字典》;空中花园;巴比论塔
古埃及:金字塔式的管理体制;金字塔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色诺芬、柏拉图等思想家对管理进行论述
基督教:公元三世纪后基督教兴起,基督教的伦理观点、管理思想对西方封建社会的管理实践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管理理论建立和发展影响的管理实践和思想应运而生。
欧洲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的管理思想的出现以及基督新教的兴起,促使人们对社会实践中经济和管理问题的研究
3、18---19世纪: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特点:人们已对管理活动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在军事、经济、政治、行政等某些领域和环节提出了某些见解。但都在较低水平,没能进一步系统、全面的研究,只是对管理的零星的研究。还没形成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
这一时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主要偏重于:管理职能、原则和管理技术、方法两大方面的研究。
重要的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学者
涉及的管理问题: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32-1790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代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对管理理论发展有贡献的观点:
⑴劳动分工观点⑵经济人观点
⑴劳动分工观点: a:简化操作,提高熟练程度 b: 减少工作转换时间 c:集中工作注意力,促进工作方法和工具的改良 此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扩大劳动分工和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
(2)经济人观点:
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人们活动所产生的。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的利益,但是每个人的利益又为其他人的利益所限制,迫使每个人必须顾及其他人的利益,由此产生了相互的共同利益,进而产生和发展了社会利益。这种认为人都要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观点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