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曹操 3000字.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曹操 3000字.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1/9/14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曹操 3000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曹操_3000字
篇一:心中偶像——曹操
正如毛泽东所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曹操也算这英雄中的一个吧。
汉末三分,曹、刘、孙当权。当然,曹操并没有熬到他儿子曹珠丕登基的那一天,他一天也没做过皇帝,但他的一生却是一个传奇。
许昭给曹操评论得好:“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当时的道德标准里,他就是一个奸雄,汉朝末年,群雄纷争……这些事实也不用多说,但我想说的是,汉末,天下诸侯又有哪几个没有自己的野心?曹操只不过做了他该做的,那就是“我要让人民安定”。
曹操有他自己的野心。那就是扫除群雄荡平中原,自己做皇帝。于是他将满腔豪情和一身抱负落实到行动中去,南征北战,东拼西杀,在野心的驱使下,他辉煌的一生更加辉煌,更加夺目。
曹操有他自己的策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是一张盾牌,令诸侯更是一把利刃。不得不说,一个能将攻击与防御运用到完美无缺的人真的是一个天才,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个英雄;他结交东吴,以攻刘备。孙权上当了,杀了关二爷,刘备便和他干上了,刘备落得个火烧连营,只得白帝城托孤,孙权也因此唇亡齿寒,而曹操却依然占据天时、地利,为一扫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喜欢的曹操,不是京剧脸谱中的白面奸贼。他是一个真真实实的曹操,是一个有野心、有志向,更有谋略的英雄。
篇二:英雄——曹操
“乱世出英雄”,三国,这样一个诸侯割据、群雄纷争的时代,多少的悲欢离合,多少的人生末路,唯有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真正配得上“英雄”二字!那战场上的英勇无畏,那乱世中的雄才大略,是真正的英雄气概!
青梅煮酒论英雄,那时候的曹操,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那样的年轻气盛,与刘备的对话中不禁显露出对这天下人的不满,对自身能量的确信,尽显英雄气概,与刘备的一味谦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他说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刘备竟然将碗筷滑落,显然吃了一惊,刘备解释“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时,曹操笑着说“丈夫亦畏雷乎?”此乃真丈夫矣!
官渡之战战袁绍,那时候的曹操,知己知彼,运筹帷幄,决战沙场,那样的雄才大略,和袁绍的战斗中不禁显露出对这场战役的自信,对人才运用的熟练,尽显枭雄本色,和袁绍的刚愎自用预示了战争的结果;当他仅用两万的兵力打败袁绍十万大军时,袁军竟元气大伤,袁绍不久去世,显然受了重伤,为此后的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北方无人与之抗衡,此乃大丈夫矣!
赤壁之战战孙刘,那时候的曹操,骄傲自大,雄心勃勃,率军激战,那样的唯我独尊,和孙刘的激战中不禁显露出对自身力量的自负,对孙刘联盟的轻视,尽显骄傲心态,与孙刘的团结一致奠定了战争的失败;当他将自己军队的战船连成一片时,黄盖的诈降和满船的柴草的点燃,烧掉了战船,也烧掉了曹操的雄心,只得败走华容道,从陆路撤回江陵,大败而归,此乃骄丈夫矣!
壮士暮年心不已,那时候的曹操,壮心不已,心有余,力不足,预备后事,那样的心力不足,和吴使的对话中不禁显露出对自己能力的畏难,对称帝的害怕,尽显英雄末路,和孙权的咄咄逼人奠定了曹丕的建国;当他说到孙权来书“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时,手下大臣向曹操劝进时,曹操却将这机会留给自己的儿子曹丕,他说:“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此乃谦丈夫矣!
三得这位英雄,记得孟德,记得青梅煮酒,记得官渡之战,记得赤壁之战,这一切的一切,曹操在我们心中存在永远,永远……
篇三:论曹操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这体现他的“忠信”。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轲,行刺失败,董卓怀疑他时他又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这一些不都说明他有勇有谋吗?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