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5
文档名称:

第3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ppt

格式:ppt   大小:1,089KB   页数:9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3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ppt

上传人:gumumeiying 2021/9/14 文件大小:1.0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3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3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内涵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四、会计科目的编号
第3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
一、会计科目的内涵
会计科目(account title)
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别名称
目的
提供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
内涵
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不同特点和经营管理的要求进行科学分类
事先确定进行各类核算对象的类别名称
规定其核算内容并按一定规律赋予其编号
作用
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重要条件
人们认识和理解交易或者事项、组织会计核算的首要环节和重要依据
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进行会计监督的重要手段
科目来自生物学,是细分某种事物的一种标准
第3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
一、会计科目的内涵
会计科目的释义
1、一个科目只是某一会计内容的名称而已
2、一个科目只反映一定的内容
3、各科目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如何设置会计科目
1、不允许遗漏或交叉重复
2、既要考虑对内、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又要考虑节约会计工作的需要,不能过细,也不能过广
3、会计科目的名称应该统一、规范,通俗易懂
第3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
一、会计科目的内涵
《企业会计准则》统一规定了会计科目
第3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内涵明确,界限清楚
结合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会计主体所处行业的不同导致经济业务的内容差别很大,相应地其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也各不相同,作为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会计科目的设置,就必须考虑这些特点。
不同行业的会计主体在设置会计科目时既要做到能全面反映,又要突出其特点;同一行业的不同会计主体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还需要考虑其规模大小和业务繁简等的差异。
适应要求,满足需要
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兼顾对外报告会计信息和对内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充分考虑其是否能提供满足各方需要的相关会计信息,以利于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各种经济决策。
强调统一,灵活运用
为了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了统一的会计科目和相应的核算内容。这样保持了会计科目设置的统一性,使会计科目的名称和核算内容在时间上尽可能保持前后一致,同时将一些重要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在全国范围、行业范围内统一起来。
会计科目的设置还必须适合大、中、小型企业的不同需要和不同会计主体的具体经营管理的要求,给其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可以根据特殊的交易和事项自主增减或合并少数会计科目,甚至灵活地设置新的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第3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繁简适当,相对稳定
会计科目的设置还要考虑企业对财务报表要素的再分类层次,做到繁简适当。过繁表现为对财务报表要素分类层次太具体,这样提供的会计信息固然很有用,但是大大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显得不经济;过简则表现为对财务报表要素的分类层次过于简单,导致会计信息太笼统而缺乏有用性,不能提供符合经济决策要求的会计信息。因此,在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会计科目的设置应繁简适当。此外,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并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科目的名称及其核算内容应该尽可能保持相对稳定。当然,并不排斥对会计科目作必要的适时修订,但这一切应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
总体完整,内涵互排
在具体制定会计科目时,应设置一套能反映会计主体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科目,同时会计主体所有经济业务都需有特定的会计科目来反映,以保证会计科目的完整性。另外,还要注意各个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应互相排斥,以免造成会计核算的混乱。因此,保持会计科目设置总体上的完整性和科目之间的互排性,是保证会计核算统一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条件。
第3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共156个会计科目)
(一)按其核算经济内容的分类
资产类科目(43个)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代理业务资产、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