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感悟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感悟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doc

上传人:3188035052 2016/7/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感悟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感悟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 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 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敬天信神,感恩知报,使人们在节日中感受传统道德的力量,心灵得以净化,思想境界得以升华。传统节日是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生活之间的, 是由一系列信仰和****俗形成的, 都与祭祀、神话或佛、道信仰有关。节日形式多样,而最主要的有新年、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此外还有浴佛节、盂兰盆会、七夕等, 连接起来就是一幅丰富的历史文化长卷。古人谈论节俗, 总关乎伦理道德, 无不强调其教化方面之重要性, 以达弃恶扬善, 激浊扬清, 如西汉贾山在《至言》中说:“风行俗成, 万事之奠定。”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厚重而多彩, 本文拟从以下几 2 个方面进行探讨: 传统节日所蕴涵的信仰中国古人对天有着无限的崇敬, 相信人是神造的, 文化的起源是仰望上天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上溯到源头多起源于四时易转处的祀典, 又关联到天象历法、物候农时。例如《》记载尧“乃命曦和, 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敬授人时。”古时人们生产与生活都要顺应天道, 人们追逐着日月星辰的轨迹和四季更替, 感悟天、地、人“三才”的贯通一气, 设置的黄历与自然规律完全协调一致。四时节俗都是以黄历为时间界定, 从时序安排上, 宛如一条由自然节气生成而贯穿春夏秋冬的“文化链”。中国古人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 人生智慧是“天人感应”。传统节日是“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除了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外, 更主要的是“天人合德”──即“观天道以应人道”,与天合德,正如《易书》中所说:“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这种理念一直影响着历代人们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节日中, 人们希望通过祭拜天地和神明等各种仪典, 达到与神明沟通的美好愿望, 希望尽人事以法天德, 做人要像天那样刚健、胸怀博大; 像地那 3 样厚德载物。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时年头岁末的祭神祭祖活动。据《吕氏春秋》记载, 在尧舜时就有新春扫尘, 除陈布新, 祭拜天地等过年风俗。这一天有“三元”之殊( 日之元、月之元和岁之元), 人们获得一年丰收的喜悦后,首先要感谢上天的恩赐,准备迎接新春的来临。新年各种庆祝活动一般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历代的天子都会在元日里祭天和祭祖;民间也有着一系列祭祀活动。在辞旧迎新的时刻, 人们也不会忘记有功于人间的诸多神明, 以各种不同的祭祀回报他们。古诗中描述了“敬神”礼俗的代代传承和各种庆祝场面。如描写祭灶风俗的有:“古传腊月二十四, 灶君朝天欲言事……”( 范成大〈祭灶诗〉)。描写扫尘风俗的有:“茅舍春回事事欢, 屋尘收拾号除残”( 蔡云〈吴歈〉), 清理环境, 更荡涤心灵的灰尘, 才能和神明沟通, 与天地同在。描写“一夜连双岁, 五更分二年”的除夕之夜:“儿童强不睡, 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描写正月初一的庆贺场面和礼仪:“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 孔尚任〈甲午元旦〉), 细致的描述了待第一声鸡啼响起, 街上鞭炮齐鸣, 新的一年 4 开始了, 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 先拜天地、敬神佛, 再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然后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人们对此加以庆祝。相传元宵节起源于道家祭神礼仪,据〈岁时记〉记载, 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燃灯庆贺。秦末时亦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汉明帝时, 明帝为了弘扬佛法, 令正月十五夜“燃灯敬佛”, 以示对神佛的尊敬和虔诚。此后, 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俗随着佛、道文化的影响扩大而成为历朝历代的一大盛事。如唐代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中写道: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 依楼似月悬”, 描绘出元宵灯彩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 与星月交相辉映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中秋成为节日, 是由仲秋时节的月神祭祀发展而来,《礼记. 祭法》中记载:“日月星辰, 民所瞻仰也”,“夜明, 祭月也”, 因此被列入祭祀对像。上古时代即有“华夏祭月”, 在周代时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等活动。到了唐代, 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 祭月拜月渐成规模, 各种活动更加丰 5 富多彩,后来这个节日一直盛行。收起回覆八月十五,此时月色皎洁,月像既圆且亮, 正如唐代刘禹锡描写的“天将今夜月, 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其它节日亦是如此, 在自然节气重要转换时节, 都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