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精品小课件 2021/9/15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 14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l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题: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
(步骤一)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步骤二)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步骤三)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
(步骤一)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
(步骤二)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
(步骤三)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
(步骤一)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步骤二)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2 / 14
表现手法
1、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点化(化用)、互文、反复、 排比、双关、列 锦等。 现手法:
2、表现手法:
① 表达方式: ⑴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⑵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和想象、抑扬关系[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似贬实褒、 似褒实贬]、等
②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助典故、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
(情景 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③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点面 结合、声色结合、细节描写、粗笔勾勒、白描工笔、诗中有画、观察角度(俯视、仰视、远眺、近看)、 以少总多、以小见大等。乐景与哀景。
3、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 篇章结构: 篇章结构 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浑然天成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l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步骤一)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步骤二),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步骤三)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