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阿米巴(精).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阿米巴(精).doc

上传人:2768573384 2016/7/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阿米巴(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阿米巴经营的四项核心力量阿米巴原虫是一种没有固定形体的微小动物, 对自己没有太大的设限, 可以随意变化。阿米巴原虫的这种灵活易变的特性启发了稻盛和夫, 他在自己的企业经营过程中, 独创了一套组织管理机制——阿米巴经营模式。这是一种独特的管理会计体系,它将公司组织分为一个个微型的“阿米巴”小集体,各个小集体就像是一家小型的公司,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在保持活力的同时,以“单位时间核算”这一独特的经营指标为基础,追求附加价值的最大化。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有 1000 多个阿米巴,利润中心下沉,五十多年从不亏损。其实, 对于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具体形式, 我们也可以在其它公司找到影子。如德国大众的集体利润责任制, 美国通用旗下土星汽车公司的现场参与式经营, 中国 From 海尔的 SBU , 以及众多日本企业的小型利润中心等。这些企业的做法, 其实都或多或少有阿米巴经营模式的部分或全部元素。每个企业的经营氛围、外部环境乃至文化背景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 对于阿米巴经营模式, 我们不应该纠缠于具体的经营方式, 而应该深入探究这种模式以及与之相似的众多模式背后的核心力量,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这些模式运行,并取得优异的业绩。放弃“术”而探究“道”,才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目标。在具有相同文化大背景下的日本, 也曾经有众多的企业导入过阿米巴经营模式,凡是把它单纯的作为“术”引入的大体上都失败了。凡是把“道”和“术”相结合的都成功了。阿米巴经营的核心力量之一:以人为本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基础在于对员工的信任。相信员工的能力, 把经营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这是实现阿米巴经营的最基本的条件。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致良知”,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王阳明认为, “人的良知即为天理”,所以,万事万物,都应以“人”为最终和最大的出发点, 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 最终都是要落到“人”这个身上的。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基础是信任员工, 其实是要充分挖掘员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智慧与能力。员工不是机器,不是单纯用来利用的工具, 而是阿米巴经营共同体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经营氛围中, 员工必定会备感尊重,而将自己毕生的智慧与心血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阿米巴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赋权管理模式”,换成我们熟知的话,就是“充分授权”。为什么这样的话我们听过无数遍,却始终做的并不太好呢?其实,还是没有充分的信任员工。“我不相信他会把事情做好”,这是普遍的心态。在阿米巴模式中, 充分授权的最终目的, 其实在于培养阿米巴领导人,激发每个员工的创业热情,挖掘员工的企业家精神。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员工必定都有一项最适合他的工作,只是看你是否将他放到了这个位置上。在一个大公司内, 领导的岗位永远只有那么几个, 一个员工能做到那个岗位的机会都很少。但在阿米巴模式中, 你可以有很多的机会去做一个小型组织的领导人, 在这个舞台上, 你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以人为本”,短短的四个字,却是永远也读不完的深刻文章。阿米巴经营的核心力量之二:以理为先中国有句俗语——“天下之大理为大”,这样的道理,在阿米巴模式中也能看的到, 阿米巴模式将“做人何谓正确”当作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其实, 工作中的许多问题, 解决起来为什么困难?其实都在于我们没有回归到问题的本源去看,而更多的考虑了许多问题之外的因素,才导致问题解决起来太困难。如果将“公司的健康发展”作为组织内最大的道理,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如果我们争执不下, 不妨将这个最大的道理搬出来审视一番, 然后从基本逻辑出发去判断, 将事情退回到最本源、最原始的简单状态来看,往往就会发现问题的症结。在通常患有大企业病的组织中,每个人只死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埋头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就失去了全局观,遗忘了“公司的健康发展”才是我们最大道理。因此,在埋头苦干的时候,偶尔也要抬起头看看大家, 爬到高处去看看全景, 才能让自己更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角色。阿米巴经营的核心力量之三:超越家庭的大家庭主义高度透明, 全员参与。这是阿米巴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但绝大部分企业经营者都认为,企业重要信息外漏会对公司不利,对员工透明, 那怎么行呢? 我们有时候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一辆车子, 如果作为公车的话, 无论是保养, 还是费用, 都会居高不下, 但如果是一辆员工自己的车子, 定会象宝贝一样的爱惜。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样的区别就在于,员工并没有将组织当作自己的“家”看待。让员工“以厂为家”并非一件易事,但阿米巴模式却要求有这样的“大家庭主义”。在这样的大家庭里,我们不是尊重员工的问题,而是本身就是一体的,尊重员工就是尊重自己。员工不了解, 就会有疏离感。试想, 一个家庭之中, 谁会对自己家里的情况不了解呢。如果一味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