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文档名称:

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ppt

格式:ppt   大小:4,838KB   页数:6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9/15 文件大小:4.7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
主要内容
1、亚低温概念及实验研究
2、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
3、亚低温的实施
4、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监测及预后
2021/11/14
2
低温治疗的历史
低温治疗的起源可追溯至数百年前。直到1937年,Fay将一名女患者的体温控制至32 ℃并维持24小时以期延缓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转移,这是医学史上有记载的首次真正意义上的低温治疗
20世纪50年代,人们将深低温27 ℃应用于心血管直视手术。
20世纪70年代,国外将深低温体外循环方法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直视手术.
20世纪50~60年代,全世界几十家医院对100多例重型颅脑伤〔GCS6-8〕病人采用30~34℃低温治疗。
2021/11/14
3
核心温度划分
目前,国际上将核心温度划分为
轻度低温 35~33℃
中度低温 32~28℃
深度低温 27~17℃
超深低温 16~4℃
轻、中度低温〔28~35℃〕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而且无明显副作用。
2021/11/14
4
亚低温的概念及由来
江基尧教授于1993年在?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上发表文章,首先将28~35℃轻、中度低温称之为亚低温。随后亚低温这一概念被国内同行和新闻界所广泛引用。
2021/11/14
5
亚低温的概念及由来
90年代,中国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亚低温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颅脑损伤动物的死残率;并能显著改善颅脑外伤病人神经功能预后,而无严重并发症。该技术被欧美、日本等国家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规治疗。
中国厉害
2021/11/14
6
亚低温与缺血性脑损伤- 美国迈阿密大学观察脑缺血模型
1 观察结扎大鼠4条脑血管20min的造成脑缺血模型,观察不同温度影响。结果:
正常脑温〔37 ℃ 〕脑缺血动物,大脑半球纹状体和海马区神经元全部死亡;
30-34 ℃低温治疗脑缺血动物,大脑半球纹状体和海马区神经元完全正常。
2021/11/14
7
亚低温与缺血性脑损伤- 美国迈阿密大学观察脑缺血模型
2 他们又结扎双侧颈动脉10分钟,,用30-34度低温治疗
观察缺血后5min、30min脑组织病理损害,结果发现:
在脑缺血后5min开场低温治疗的大脑半球纹状体和海马区神经元无任何病理损害,
在脑缺血30min开场低温治疗的大脑半球纹状体和海马区神经元全部变性坏死。
结果证明:脑缺血后低温治疗越早越好。
2021/11/14
8
亚低温与心肺复苏后脑保护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在动物心搏骤停后心搏复苏过程中给予30-34度亚低温及15度超深低温治疗。
30-34度低温对心搏骤停复苏动物脑组织神经元和神经功能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15度超深低温治疗反而加重脑组织神经神经功能损害程度。
2021/11/14
9
亚低温在心肺复苏中的研究
2021/11/1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