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硝化反应主要危险及控制措施PPT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2,177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硝化反应主要危险及控制措施PPT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9/15 文件大小:2.1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硝化反应主要危险及控制措施PPT学习教案.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1
一、硝化反应的介绍
第1页/共29页
硝化通常是指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02),取代氢原子而生成硝基化合物的反应。
硝化也泛指氮化物的形成过程,工业上应用较多的是芳烃的硝化,以硝基取代芳环上的氢。
硝化反应通常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在较高的温度下由于***的氧化作用往往导致原料的损失。
一、硝化反应的介绍(续)
第2页/共29页
硝化过程常用的硝化剂有各种浓度的***、***与硫酸的混合物(即混酸)、***和醋酐的混合物等。
根据硝化物的性质和所用的硝化剂的不同,硝化方法主要有稀***硝化、浓***硝化和非均相混酸硝化等。
混酸(浓***、浓硫酸)硝化主要用于苯、甲苯和***苯等的硝化。
一、硝化反应的介绍(续)
第3页/共29页
1、***的危险因素( 酸性腐蚀品)
危害性:具有强腐性、强氧化性和刺激性。
强腐蚀性:对大多数金属和许多塑料有强腐蚀性。[工业上应用较多的耐***的金属为不锈钢、铝(耐浓度为80%以上***)、高硅铁、高合金不锈钢(C4钢)等。]皮肤接触引起灼伤。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强氧化性: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
刺激性: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
二、硝化剂的危害因素及预防对策
第4页/共29页
2、***的预防与急救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应与还原剂、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
个体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急救与应急:与皮肤、眼睛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应急:应中和、稀释、冲洗、回收。
二、硝化剂的危害因素及预防对策(续)
第5页/共29页
3、硫酸的危险因素( 酸性腐蚀品)
危害性:具有强腐性、强刺激性。
强腐蚀性: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皮肤接触引起灼伤。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稀硫酸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遇明火发生爆炸。
二、硝化剂的危害因素及预防对策(续)
第6页/共29页
4、硫酸的预防与急救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应与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盛装过的容器动火前应置换并检测合格。防止水直接接触浓硫酸引起沸溅。
个体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急救与应急:与皮肤、眼睛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消防灭火时避免用水冲击浓硫酸。
泄漏应急:应中和、稀释、冲洗、回收。
二、硝化剂的危害因素及预防对策(续)
第7页/共29页
1、硝化过程的危害因素
(1)硝化生产中反应热量大,温度不易控制。
硝化反应一般在较低温度下便会发生,易于放热,反应不易控制。(其中苯硝化过程中,引入一个硝基,~153KJ/mol的热量。)所以硝化需要在降温条件下进行。在硝化反应中,倘若稍有疏忽,如中途搅拌停止、搅拌桨脱落、冷却效果不好、加料速度过快、投料比例不当、反应温度失控等原因,都可能使反应温度猛增、混酸氧化能力加强,并有多硝基物生成,容易引起着火和爆炸事故。
三、硝化过程的危害因素及预防对策
第8页/共29页
1、硝化过程的危害因素
(2)反应组份分布与接触不均匀,可能产生局部过热。
硝化反应是在非均相中进行的,即在剧烈搅拌下使有机相分散到酸相中反应,反应组份的分布与接触不易均匀,而引起局部过热导致危险出现。尤其在意外停电、停冷却水、停止搅拌或由于搅拌叶片脱落等事故发生时,搅拌失效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时两相很快分层,大量活泼的硝化剂在酸相中积累,引起两相接触面反应局部过热;一旦搅拌再次开动,可能会突然引发激烈的反应,瞬间可释放过多的热量,引起爆炸事故。
三、硝化过程的危害因素及预防对策(续)
第9页/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