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思考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4,745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思考课件.ppt

上传人:1017848967 2021/9/15 文件大小:4.6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思考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先秦诸子选读》 的教学思考
德化一中 梁紫源
2012年8月20日
开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
“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的根本。
诸子的共同思想:
孔子——
比如:
“当仁,不让于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孟子——
老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第一部分 可能遇到的难题与应对策略
一、教学难题
课时紧。
难易度深浅度不易把握。
●“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
●“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
课标“教学建议”提示我们:
二、应对策略
根据教学要求,订立计划
● 《概说》及《论语》选读7个小专题,11学时。
● 《孟子》选读7个小专题,9学时。
● 《荀子》选读1个小专题,1学时。
● 《老子》选读1个小专题,1学时。
● 《庄子》选读5个小专题,6学时。
● 《墨子》选读3个小专题,3学时。
● 《韩非子》选读2个小专题,2学时。
● 复****巩固、考试评价,3学时。
第一部分 可能遇到的难题与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 可能遇到的难题与应对策略
整合教材内容
整合需考虑的三对关系:多与少,深与浅,难与易。
整合的基本原则是:突出重点,舍弃非重点,淡化转化难点。
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
全书共七部著作的选读。其中《论语》和《孟子》的选读两个单元共占了14个小专题,也就是说,占了整个模块的一半以上的分量。从页码上看,全书共121页,除去书前的“概说”7页,这两部分共占60页。不管是从编排的体例,还是从实际数量,《论语》选读和《孟子》选读都是本教材的着力点。其中,《论语》以全书仅1万1千字的数量,就占去了本教材选读四分之一的页码。所以,《论语》的教学又为本教材的重中之重。
第二部分 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讲授《先秦诸子选读》,文字理解是基础,内涵探究是结果,引发经典现代意义是重点,文化传承与提升思想是目的。
一、知人论世,传承思想。
当时社会处于“礼崩乐坏”时期,士大夫阶层不满不平,故贤智之士,思想出种种方案,以应当世之要求:
●孔子面对“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社会秩序紊乱及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提倡“礼”与“仁”。
●孟子诸子面对诸侯好战嗜杀的暴政,发展了“仁”,主张“仁政”。
●墨子面对亏人自利的世风,主张兼爱,尚同、尚贤。
●道家面对纷纷扰扰的现实,主张人性返璞归真、无欲不争,以自然无为作为出发点,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
●法家主张富国强兵,倚重法制,认为道德无用。
第二部分 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精通儒家,注重礼仁中庸,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精通道家,注重自然无为,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精通墨家,注重兼爱非攻,做一个和谐博爱的人。
精通法家,注重法治素质,做一个称雄天下的人。
知人论世,以意遂志,“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 圣人之所以用心”。
第二部分 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二、关注文化传承,学****文章之道。
文如其人;文章折射时代风云:
●孔子文如饮清泉,温柔敦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孟子文如闻战鼓,侠肝义胆,气势磅礴;
●韩非子文大刀阔斧,当机立断,壁垒森严;
●墨家文浅近可爱。
鉴赏文章的具体章法:
譬如: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暮春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第二部分 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三、个性化地处理教材
如:《论语》的概括归纳:
第一专题《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5节选文,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 ,突出不同意见者对孔子的欣赏、批评、嘲讽。主题可概括为——行者,人在征程。
第二专题《当仁,不让于师》,13节选文,主要表现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和积极入世的思想以及赢得弟子们的膜拜。主题可概括为——仁者,大爱无敌。
第三专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2节选文,分别从个体对待学问、对待错误和对待他人的态度等角度论述了诚信的重要。主题可概括为——信者,唯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