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文档名称:

“70后”作家笔下的“城镇青年”形象研究.pdf

格式:pdf   大小:3,054KB   页数:7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70后”作家笔下的“城镇青年”形象研究.pdf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2021/9/15 文件大小:2.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70后”作家笔下的“城镇青年”形象研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单 位 代 码 1 0 4 7 6
学 号 1 5 0 9 1 8 3 0 1 8
分 类 号 I 2 0 6 . 7
好 南 封 私 夫 瘳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 “ ”
7 0 后 作家笔下 的 城镇 青年 形象研究
学 科 、 专 业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当 代 文 学
申 请 学 位 类 别 : 文 学 硕 士
申 请 人 : 张 洪 艳
指 导 教 师 : 张 喜 田 教 授
二 〇 一八 年 五 月
RESEARCH ON THE IMAGE OF "TOWN

YOUTH" IN THE "POST-70S" WRITERS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By
Zhang Hongyan
Supervisor: Xitian
May,2018
摘 要
近年来,“70 后”作家及其相关的文学作品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讨论“70 后”
作家,“遮蔽”是一个关键词。“遮蔽”的提出与对“70 后”作家的尴尬处境的基本判
断有关,即处于群体、商业、前辈三座大山的夹击之中,但是“70 后”作家经典化道路
之艰难,恐怕不止是这“三座大山”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本文把“70 后”作家的作品作
为一个正面处理的对象,一方面把“70 后”作家出场时的争议以及“遮蔽”概念的生成
过程还原到当时的语境中去,探求争议事件对“70 后”作家整体文学观念的影响。另一
方面,从“70 后”作家的成长背景与其作品的精神特质出发,提出了“城镇青年”这一
典型形象。“城镇青年”这一形象深深扎根在“70 后”作家与小城镇的亲密地缘关系之
上,地缘关系让“70 后”作家笔下的小城镇题材有了现实基础,城镇题材也不约而同地
发展为这代人的重要面向。乡村在莫言、贾平凹、阎连科等“50 后”作家笔下达到了一
个又一个的创造高潮,但是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农村意义系统逐渐萎缩,小城镇的意义
系统逐渐丰满,“70 后”作家笔下的“城镇青年”无疑能够成为小城镇文学之中的典型
形象,也为年轻作家的书写空间做了开拓。更为重要的是“城镇青年”所展示出的,诸
如,“70 后”作家对于自身内心世界的过度关注,以及对成长、身份、世界等含义的空
洞理解,还有对形而上的存在和意义的过度追问,使这类形象对现实的发言能力和介入
方式看起来软弱无力。
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论文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讨论的是“70 后”作家的两次出场和“70 后”
作家小城镇书写的研究综述,以及“城镇青年”与“70 后”作家的关系。“城镇青年”
是“70 后”作家贯穿始终的一类形象。之所以把他们作为形象整体提出,主要源于他们
共同的精神特质。从时间上看,“城镇青年”形象中蕴含的青春、成长、怀旧凝聚着一
代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从空间上看,“城镇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