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新县城关第二小学 黄凤娇
教学目标:
1. 会写“哉、巍、弦”等 5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
3. 能根据注释和 “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 话讲讲这个故事。
4.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 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音乐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 首非常优美的古琴曲, 请大家认真聆听, 用心感受。播放《高山流水》 你 2 、学生简单交流自己的感受。
3、师引入: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高山流水》 ,属于中国 十大古曲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一位叫伯牙的人所作。 说到这首曲子, 人们总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一个久传不衰的经典故事。 (板书:伯牙鼓 琴)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1. 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 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 (课件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 )
3.学着老师的样子,按照正确的停顿,自己再练读一遍。
练读后再指名读,教师评价。
全班齐读,教师评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了。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常见字,你们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我们 以前也学过文言文,大家能说说有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吗?
(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板书:①借助文中注释、工具
书、相关资料;②联系上下文;③反复朗读,用心思考。)
2. 学生再读课文,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1) 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再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
( 2)学生尝试自己复述故事。
3. 教师适当补充人物背景知识。 过渡:学到这儿,我们都知道《伯牙鼓琴》讲述了伯牙与子期之
间的知音故事,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他们两个人的身份呢?他们是怎么 相识的呢?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 历史上并无确切 记载。相传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他既是 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称为“琴仙” 。而锺子期只是一个山村 里的樵夫,以砍柴为生。他们俩相识于伯牙探亲回家途中。伯牙在汉
江边弹琴,锺子期正巧遇见,于是就有了一段动人的故事。一个是著
名的琴师,一个是普通的樵夫,伯牙为何会为子期之死而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弹琴?我们接下来就一起品读一下课文。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 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
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 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学生尝试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前三句话):伯牙遇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层(最后一句话) :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绝。
2. 品味知音相遇之“喜” 。
(1)默读课文前三句话,思考:伯牙为何视锺子期为知音?从哪 里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