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辛亥革命
•中国民主革命概述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主要矛盾:①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
人民大众与木国封建主义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
革命目标: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
主要阶段:①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一1919年)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不同阶级的斗争:①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人国运动(失败)-…民主革命的先声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 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一、 辛亥革命的背景
1、 必要性: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反动卖国
2、 可能性:①经济条件与阶级条件:民族资木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条件:民主革命思想的广为传播
组织条件:革命团体、革命政党建立(兴屮会、同盟会)
军事条件: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 •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二、 武昌起义
吋问:1911年10月10日
主力:湖北新军
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影响:(1)有利: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不利: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原因)
•武昌起义迅速成功的原因
革命派的武装斗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发展;
文学社、共进会长期的筹备工作;
大量新军参加革命-----军事保证;
四川保路运动高涨-----有利时机;
革命党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和革命主动精神
三、 中华民国建立…-辛亥革命的成果
民国成立及其性质:⑴成立标志:(时问、人物、定都、国旗、纪年)
(2)南京临吋政府的性质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府(原因)
掌权者为革命党人
实施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中华民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言论、集会、结 社、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釦 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3、 评价
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局限性:A.《临时约法》没有具体涉及关系到“民生〃的土地问题
辛亥革命的结果: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⑴过程:
(2)袁世凯为何能轻易取得辛亥革命的成果?
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实力强大(北洋军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性,脱离人民群众
根木原因:资木主义发展不充分
•史学观点争鸣
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