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桔黄色的光芒
因为张艺谋,让我不止一次去乔家大院。第一次去时,其时刚从学校毕业,况且学的是财会专业,看着那作古的算盘,总想拨拉几下,俨然一个(初)学者的风范,拿个小本子记了不少东西,后来出门时买了几本小册子,发现记录纯属多余,后来看了余秋雨的散文,发现买小册子也是多余。再后来,为深表黄土地的温暖,不得不陪外省的朋友迢迢再去,纯粹是体力劳动,从他们美滋滋的收获汗水里,发现自己更属多余。乔家的门就像两页历史书,被我小学生的手指醮着唾液翻了翻,画了几条线,囫囵背上几句,应付再陪别人时“考试”之用,况且试题还不一定从这两页里面出呢。
我是没有资格更没有兴趣去研究这些商界作古的巨头们,他们的历史行为艺术,在我眼前,就像看《走西口》的配乐舞蹈表演,只是看个热闹:农民哥哥要告别新婚的妻子(这时还不能叫姨太),为了锦绣的前程千山万水播撒足迹,他们去做买卖。后来买卖做大了,变成经商,又赶着壮观的骆驼群跋山涉水回来,这时,妻子就变成姨太了,巩俐那个模样的。我的心思总在这些被屏蔽在青砖堆垒的灰色建筑里的女人们身上打主意,总想沉湎在美好的虚构中完成一部与商业非主流的短篇小说,写得更私人化叙事一些,当然不能写成卫慧那样的,从一个最基层的劳动人民伙夫或丫鬟写起,写他们卓绝的情感奋斗史。
荣耀富贵永远是属于眼前的若梦繁华,过去了的都成为美好的回忆,“晋商”就像一束桔黄色的古典光芒途经历史拐弯摸角的缝隙照到现在,又像一盏昏暗的台灯照在一个读书人的桌子上,正因了这个读书人,这束光芒才香火不熄,我们从他虚构的一些无关痛痒的池莉式的日常生活叙事情节加上客观的坚硬,吧咂一下嘴,问味一下芳香的味道。这就是一个作为文人的我在“晋商”身上汲取的养料,是气体的。
作为一个地道的山西人,在外省人淡到“晋商”叫,我丝毫没有作为子孙美好的感觉,总是想起一句沧桑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我劝他们缺乏水分的眼睛还不如看一看如今世面上的山西商人,他们有优秀的煤炭大王、焦碳巨贾。每每这时,我总是在心里附加一句慨叹,这个世界有钱的人越来越多了,其速度气势若风中的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