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夏感》导学案和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8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夏感》导学案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小健 2021/9/17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夏感》导学案和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夏感》导学案
学****目标: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
通过诵读、品味理解夏天的主要特点,把握作者的内心情感,感受文章的语 言魅力。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夏的钟爱及对劳动的歌颂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赏析优美的句子。
:体会作者对劳动的歌颂,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学案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芋芋细草( )
黛色( )
磅礴 (
)
贮满( )
匍匐( )
秋波澹澹(
)
二、解释下列词语
急促:
黛色:
灵秀:
匍匐:
融融:
澹澹:
芋芋:
轻飞曼舞:
春华秋实:
闲情逸致:
春花秋月:
磅礴:
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 )、
( )、( )的旋律。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五、积累有关夏的诗句
课内探究学案
一、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人钟爱春日之明媚,有人独喜秋日之丰硕,有人醉 心冬日之沉默……但是夏天,好象总是寂寞的时候多。有位文人这样说过:“有 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 黄金的夏季。”他是谁呢?
二、 朗读课文,感知夏
1、 朗读课文,在脑海里想象画面。
2、 感知夏:读完梁衡的《夏》,说出给你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呢?
3、 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对夏天作具体描绘的?
(1)
(2)
(3)
三、 研读课文,品颂夏
(一)精彩语段,品味夏
请同学们精读课文2、3、4段,揣摩语言,圈点勾画,挑选语段中你最喜欢 的词语或者句子,感受一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能打动你的心,并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 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芋芋 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 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
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探究主题,赞颂夏
1、 文本探究
(1) 文章中说夏“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文章哪些段落语 句体现出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2) “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还要大声的赞美 夏呢?夏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2、 创作背景
通读全文,想一下本文描写的夏是在稻谷飘香的锦绣江南,还是在牧草连云 的苍茫塞外,还是在雄浑壮阔的黄河流域呢?
3、 由人入文
(1) 作者简介: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 常务理事、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