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孔子拜师》
漳州市龙文区实验小学 李平 指导老师:陈惠燕
教者简介:
李平,毕业于漳州城市职业学院,2015年成为龙文实小一名新 教师,现任三年四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自2015年8月任教以来, 积极参与校级的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并积极参加每学期组级的学习新 课标、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在2016-2017学年年度教育教学工作中 成绩显著,被评为“优秀教师”;在校级征文评选中获得二等奖;在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荣获校级片段教学二等奖;指导多名学生参 加校级“六一学科”书画竞赛,在硬笔书法荣获二、三等奖。
教学内容:《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内容。
教材分析:《孔子拜师》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五单 元主要介绍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我国古代的许多名人,创造了辉煌的传统文化。比如说,我们现在的 很多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的创造者孔子。《孔子拜师》讲述的就 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 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课文还渗透了 “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 线索非常清楚。从为什么拜师,如何拜师,如何学师,一目了然。与 第二单元中“写一个人的一件事”基本相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会认7个生字,“远近
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 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二)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 理。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 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 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 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引入,初识孔子老子
1、 出示孔子、老子的画像
2、 课件出示:孔丘、老聃 师:谁能读一读这两个名字?
生:孔丘、老聃
3、 师:我们平时怎么称呼他们?
生:称孔丘为孔子,称老聃为老子。板书:孔子 老子
4、师:奇怪了,明明一个叫孔丘,一个叫老聃,为什么称孔子、老
子呢?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伟人。
课件播放孔子及老子的介绍:
5、 师:这里的“子”读第三声,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读他们的
名字。生:孔子、老子
6、 师:在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品德高,学问高的人,你们能说出几个
来吗? 生:我还知道曾子。
生:我知道的有荀子、孟子、庄子。
7、 师:大家了解的可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位圣人之间发生
的故事。
板书课题,(拜字左右两边都是手的变形,左边是竖撇,右边多出的
一横表示大地,两手着地下拜,非常虔诚。)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通过搜集孔子资料,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做 学习的主人,同时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 用课程资源。到课外搜集资料,就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一种形式,在此过程 中,还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
自由朗读课文
2、 师:同学们,你们读得很认真,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第一组:曲阜 洛阳
3、 师:这是两个地名,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地图
4、 师:看了地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曲阜和洛阳相距两个省, 好远啊!
5、 师:是啊,曲阜在山东省,而洛阳在河南省,它们之间相距上千
里,坐火车也要7、8个小时。
6、 出示第二组:远近闻名知识渊博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师: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
师:谁来展示一下? 指名学生读词语
师:你把字音读得真准。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师:从这组
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是写孔子的。)
师:谁能说说远近闻名的意思?(远处和近处的人都知道。)师:
找出课文中有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师:理解的渊博(识广而且
深。)
7、 出示第三组:迎候 等候 毫无保留 传授
师:指一名学生读词语。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真不错。请推荐一个比你读得还要好的同学来
读。
师:这一组词语中藏着一对近义词,谁发现了?(迎候和等候)
师: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