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doc

上传人:小雄 2021/9/17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治理对策;滁州市
农业面源污染作为农业生产的负面伴随产物,具有随机性大、多样性强、复杂度高、监 测难度大等特点[1],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2]。农业面源污染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是农村生态系统和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形式[3] o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环境正遭受着 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4],农业面源污染的多源性、广泛性已成为农业面 源污染防治的难点所在[5] o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不仅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村 环境品质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措施,也是做好当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立足于滁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梳理分析了化肥、农药、 农膜和畜禽粪便等不同污染源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 滁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1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农药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施用农药是保证作物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 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滁州市农药使用主体正逐步由分散的个体农户向农村新型经营主 体的专业化服务组织转移,全市现有统防统治组织2379个,统防统治面积覆盖率达44%以 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8%以上,通过病虫精准测报、加快药械替代、实施统防统治、开 展绿色防控等措施,指导适期防治,提高农药利用效率、降低农药用量和提升防治效果。全 市农药使用量已由2015年最高值5958t (实物量),减至2019年的5017t,%; 。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数据,2019年全国农药利用率为 %,,但仍比发达国家低10〜20个百分点[6],余下的 部分农药流失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农药的过量使用、结构不合理和 不规范使用,导致有效利用率较低,是造成农药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的主要因素[7]。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创造 了在人多地少的国家粮食自给的奇迹。自2015年以来,滁州市推广化肥“三替两减”模式(新 型高效肥料替代传统肥料、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先进施肥方式替代落后施肥方式,科学减 少化肥用量、合理减少施肥次数),化肥使用量连续4年实现了负增长。2019年全市化肥
(纯养分),,%,平均施用化肥 450kg/hm2o 2019年全国水稻、玉米、%,滁州市水 稻、%、30%和46%。据安徽省两地研究结果,麦稻轮 作制下农田氮肥流失率在6%〜9%,%〜% [8, 9]。农田过量施肥 是导致作物肥料利用效率下降,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 并将会损害土壤的长期生产能力,使得高效率的农业生产难以为继[10] O

农膜具有保温、保墙、增肥、除草等作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用地膜的覆盖占比 不断升高,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在增加农作物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