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山行》教案(北师大七年级教案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8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行》教案(北师大七年级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小健 2021/9/17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行》教案(北师大七年级教案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行》教案(北师大七年级教案设计)
《山行》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本诗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 熟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阶段的古诗词学****还是得注重量的积累, 只有大量的阅读背诵古诗词,方能厚积薄发。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仍是背诵。
难点:学****并体会本诗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法:诵读为主
教学过程
一、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被后人成为“小杜”,以区别杜甫,他和同 时期的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 整体感知
1、 解题
本诗的题目是“山行”,即山中行走,交代了地点。
2、 诵读本诗。
(1)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正音。
⑵学生自读。
明确:
寒山,深秋时的山。
石径,石头铺的山路。
斜,读作xiao
生处,深处。
坐,因为。
红于,比 红。
⑶ 找5—7学生分别读这首诗。
三、 分析前二句
学生齐读前两句。
1、 诗的第一句写到了哪些景物?
明确:是的第一句写到了山,山路(石径)。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 头。“远”写出来山路的绵长,山的深远。“寒山”点明了山行时的季节时令,暗示 了秋山的颜色。“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2、 诗的第二句斜写到了哪些景物?
学生读本句,找出关键字。
明确:这句诗写到了云、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发现 在白云飘渺的地方有人家居住。这里的“人家”照应“石径”,白云缭绕证明山很高。
3、 (讨论)有一种版本将“白云生处有人家”印成“白云深处有人家”,你认为“生 处”与“深处”哪个更好?为什么?
明确:“生处”和“深处”都给人以朦胧飘渺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生处”为云之 源头,给人以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感。 因此,“生处”好于“深处”。
四、 分析后二句。
学生齐读最后两句诗。
1、 诗人在这崎岖不平的山路中穿行,很是疲惫,按常理说看到“白云生处”的 人家时,应该欣喜若狂,到那里去歇脚。在第三句诗中,诗人却停了下来,为什 么呢?
明确:诗中有交代“停车坐爱枫林晚",只是因为喜欢这枫林晚景。前两句写的 景物已是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2、 诗人为什么喜欢枫林的晚景呢?
明确:学生齐读最后一句诗“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锦,它比江 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秋天往往